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做优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4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6个未来产业。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高孝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4+4+6”——在月初召开的厦门两会,这无疑是一个高频词汇。 这便是厦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新布局。朗朗上口的数字背后,是聚势谋远的产业发展蓝图,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厦落地落实、见行见效的具体举措。昨日,本报记者采访市发改委,解码这一关系厦门当前和未来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发改委表示,“厦门推动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打造引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绘就产业新图谱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命脉,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产业发展“这盘棋”,厦门如何“落子”,以进一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 作为全市综合经济部门,市发改委一直在思考这道题。产业发展的谋篇布局,既要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要善于识变应变求变。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厦门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一个全新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出炉,为厦门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明确路径。 市发改委介绍,“按照‘找准定位、立足禀赋、突出优势、前瞻布局’的原则,系统谋划、整体布局,我市加快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找准突破口、抢占新赛道,加快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产业‘新动能’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2022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厦门市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重点发展产业的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路径措施等,力争到2027年,4大支柱产业集群总规模达3万亿元,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突破8000亿元,6个未来产业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 精准绘就产业新图谱,一场深层次的产业革命在厦聚势勃发。 精心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明方向,建机制;定措施,出实招。 将蓝图变为现实,将美好愿景书写在鹭岛大地,这必定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奋斗过程,是一个市、区形成合力、系统推进的开拓过程。近期,市政府印发《厦门市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全力支撑“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高效推进。 推进“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在战略上更加主动,在战术上更加精准。坚持全市“一盘棋”的思路,目前,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各产业牵头部门编制《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行动方案》,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动各区、各开发区制定《各区(开发区)主导产业工作方案》,强化市对区产业发展统筹,形成市区垂直贯通、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锻长板、补短板。产业链缺失环节就是发力点。就各重点发展产业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我市逐一绘制产业发展路线图,标出行业龙头企业、列出招商目标企业和产业政策,按图索骥指导补链强链延链。 与此同时,我市统筹优化产业空间规划布局,制定产业空间布局图,形成“一产业一张图”“一辖区一张图”,指引产业项目集聚落地、合理布局,推动各区、各开发区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的发展格局。其中,先进制造业园区26个,用地总规模206.55平方公里,可用土地面积约19.47平方公里。 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市发改委告诉记者,2022年,4大支柱产业集群总规模超2万亿元,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达到4912亿元,全市未来产业骨干企业达176家。可以说,‘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成效初显,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兴业态蓬勃兴起,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4+4+6”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重点 4大支柱产业集群 1.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物联网、信创、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行业应用软件等软件信息服务业,努力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机械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力电器、航空维修制造、新能源汽车以及高档机床、精密仪器等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打造规模化、智能化、高端化、集成化的产业集群。 3. 商贸物流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会议展览等商贸服务业,以及冷链物流、城乡配送、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等现代物流业,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会展名城。 4. 金融服务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金融科技、财富管理、绿色金融、航运金融等现代金融特色业务,打造金融对外开放先行区、产融结合发展示范区、金融科技发展高地、财富管理创新高地及特色金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