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529|回复: 21

在某些领域,追赶已经没有意义,游戏已经结束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3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5年7月的中国,盛夏炎炎。一辆普通商务车,载着8位在欧美资本圈呼风唤雨的顶级风险投资人,穿行在中国东部沿海的超级工业带上。车内异常安静,与车窗外那个热火朝天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手握数亿美金、习惯于用资本逻辑丈量世界的VC们,此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认知海啸”。
他们来自Kompas VC、Planet A Ventures、Extantia Capital等知名机构,此行的目的并非寻找投资标的,而是一场“敌后侦察”——亲眼丈量一下,西方引以为傲的清洁技术初创公司,与中国的产业巨兽之间,那道传说中的鸿沟,究竟有多深。
一周后,他们带着晒黑的皮肤和沉重的心情回家;一同带回的,还有一份在内部迅速流传开来的“不投资清单”。彭博社的一篇深度报道,将这次旅程的内核公之于众,其核心论调近乎悲观:
“在某些领域,追赶已经没有意义,游戏已经结束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 发表于 2025-10-3 14:39
中国的问题已经不是产业、技术、规模上,最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在于系统问题,系统自闭固化,无法自我改革更新 ...

外国的研报:恰恰是你所谓的“系统性问题”才让中国催生了这样的工业能力(我所理解的体制问题)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站:宁德时代(CATL)

当他们抵达福建宁德,驶入CATL那望不到边际的厂区时,所有人都被一种近乎科幻的场景所攫取。

2150的联合创始人雅各布·布罗(Jacob Bro)后来在采访中反复使用“徒劳”(futile)一词来形容他当时的感受。



“那不是我们想象中人声鼎沸的工厂,”他回忆道,“那是一个由机器主宰的世界。在你面前,是12条并行运转的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手臂以人类无法企及的精度和速度,默默地完成着从上料、焊接、组装到检测的全过程。你看不到太多工人,只能听到设备运转时那种同意、高效的嗡鸣声。”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站:上海慕帆动力

如果说CATL展示的是“力”,那么在上海,他们则见识了中国的“巧”。

在慕帆动力(Marvel-Tech),创始人林总向他们展示了了一款能同时兼容氢、氨、天然气三种燃料的燃气轮机。

这本身已经足够惊艳,但让VC们刨根问底的,是实现这一切的方式。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身后这个无所不能的生态系统。”林总解释道。他举了一个例子:为了优化一个涡轮叶片的曲面,他需要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和一种非标的加工工艺。他将需求发给长三角的一家供应商,对方在三天内就送来了符合要求的样品,成本低到让在场的欧洲VC们难以置信。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站:昆山协鑫光电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光伏领域的巨头协鑫集团。在昆山的工厂里,他们看到了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生产线。作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希望,钙钛矿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和柔性化的特点,被全球能源界寄予厚望。

然而,当协鑫光电董事长范斌轻描淡写地说出“我们的原型迭代是以‘周’为单位,从实验室到中试线是以‘月’为单位”时,VC们再次陷入了沉默。



在西方,一项新材料技术的商业化,通常遵循着一个漫长而严谨的流程,动辄需要5到10年的时间。但在中国,这个过程被极限压缩了。

庞大的本土市场为新技术的验证提供了绝佳的试验场,ZF的产业政策则为试错提供了足够宽容的“安全垫”。企业敢于在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成熟时,就投入巨资建设中试线,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以生产的经验反哺研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去后,这些大佬进行了一次次内部复盘会。最终,他们将那些被中国产业优势彻底覆盖的领域,从投资地图上无情地划掉。

当然,我们外部看不到这份清单,但我们所知道的是,有一种“叙事”的方式,在他们内部形成了共识。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中国不主动选择放弃现有的工业能力,欧洲的对抗只是在浪费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被判了“死缓”的,

是电池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链。

Extantia Capital的合伙人亚尔·里姆直言不讳:“游戏结束了。”这里的“游戏结束”并非指西方完全没有机会,而是指“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成本与规模竞争”的游戏已经结束。

当中国的动力电池成本已经下探到每千瓦时60美元,而欧美本土制造的成本依然在120美元以上徘徊时,任何试图从零开始建立一个“欧洲版CATL”的商业计划书,都显得苍白无力。更何况,中国还控制着全球绝大部分的锂、钴、石墨等关键矿产的精炼加工环节,这等于扼住了产业链的咽喉。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紧随其后的,

是太阳能和风能的核心硬件制造。

这个故事在过去十年已经上演过一次。曾几何为欧美所主导的光伏产业,如今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都印着“Made in China”。

VC们看到的是,历史不仅在重演,还在加速。

当协鑫这样的企业已经将下一代钙钛矿技术推向量产时,西方企业还在为现有产线的盈利能力而挣扎。风力涡轮机的故事也大同小异,中国企业凭借巨大的国内装机量摊薄了成本,并依托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在大型化和定制化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被划掉的,

是绿氢生产的关键设备——电解槽。

这同样是一个重资产、重规模的领域。中国的补贴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将电解槽的生产成本压到了比西方同类产品低30%到50%的水平。对于VC来说,投资一个无法在成本上竞争的硬件制造公司,无疑是危险的。



这份清单的背后,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醒悟”:

中国建立的并非仅仅是几家强大的公司,

而是一个全新的、高效的、且带有“降维打击”能力的产业范式。



斯坦福大学的学者Dan Wang将其概括为“规模优先于盈利”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GJ意志、巨额补贴和对失败的高度容忍,共同催生出一个“养蛊式”的竞争环境,最终活下来的,必然是体量、成本和效率都达到极致的“全球冠军”。
发表于 2025-10-3 14: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问题已经不是产业、技术、规模上,最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在于系统问题,系统自闭固化,无法自我改革更新,上下绝对性分化,几乎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 发表于 2025-10-3 14:39
中国的问题已经不是产业、技术、规模上,最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在于系统问题,系统自闭固化,无法自我改革更新 ...

在新质生产力上中国的体制起到的是引导,中国在这样的引导下催生了内卷,你所谓的系统性的问题,只是给了行业一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活下来达不到就死,一次一次一轮一轮的更新符合这个几乎变态的标准才能活下来,你去看看美国现国务卿卢比奥对于中国工业的报告就可以知道这种模式有多夸张,而老美现在正想要学习这种模式
发表于 2025-10-3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不懂装懂,说厦门海辰是低价竞销,恰恰是这种低成本成了我们的护城河,国外几乎绝望了无可代替
发表于 2025-10-4 14: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游 于 2025-10-4 14:56 编辑
晴晴无语2 发表于 2025-10-3 14:49
在新质生产力上中国的体制起到的是引导,中国在这样的引导下催生了内卷,你所谓的系统性的问题,只是给了 ...


在上升期的某个阶段,它是会发挥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但这同时也是人口规模的红利,比如苏联曾经也登顶过世界超级大国,然而再无其他同体小国成功过!越南算是明白人,已经从兔子身上提前看到危机,为此拼命挣扎,希望在系统层面自我迭代,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可兔子至今还在阶段性快速前进的惯性中沾沾自喜,总在与中东动乱小国的相比中寻找安全感和优越感!

你们没有看到整个社会正在紧固化,功利化,人性道德下行,尤其是管理系统几乎完全脱离民众期望,都已经触及系统天花板了,但依然看不到任何突破的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 发表于 2025-10-4 14:55
在上升期的某个阶段,它是会发挥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但这同时也是人口规模的红利,比如苏联曾经也登顶 ...

吹越南?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 发表于 2025-10-4 14:55
在上升期的某个阶段,它是会发挥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但这同时也是人口规模的红利,比如苏联曾经也登顶 ...

社会正在紧固化,功利化,人性道德下行,尤其是管理系统几乎完全脱离民众期望,都已经触及系统天花板了,但依然看不到任何突破的希望!

这句话放在现在的任何一个GJ都可以
美国日本欧洲韩国中东印度,现在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晴晴无语2 于 2025-10-4 15:14 编辑
仙游 发表于 2025-10-4 14:55
在上升期的某个阶段,它是会发挥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但这同时也是人口规模的红利,比如苏联曾经也登顶 ...

中国的贸易跟苏联是有本质区别的,以GJ为主体看的话中国是开放型的经济体,全球越开放贸易壁垒越小,越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地球的资源是恒定的,我们前几年是抢占了低端制造业,这几年是抢占了中端制造业,现在正在抢占高端制造业,中国不是资源形GJ,中国要崛起必然要靠制造业升级,顶层引导也是制造业升级(国外不允许中国制造业升级去抢占他们的市场),制造业升级是过错吗?还是你觉得中国这几年制造业没升级?

人民的期望是什么?二十年前,人民的期望有车有房在大城市餐餐有肉,现在欲望上来了,蛋糕分的少了,就否定了产业升级只是对整体局势的短视而已,国外讲的再漂亮也不可能希望全国14亿人过上好生活,国内讲的再差也不会希望国人饿死,分析事情要有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晴晴无语2 于 2025-10-4 15:28 编辑
仙游 发表于 2025-10-4 14:55
在上升期的某个阶段,它是会发挥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但这同时也是人口规模的红利,比如苏联曾经也登顶 ...

经济不好,再怎么说其实都没用,但是中国制造业升级这条路是不会断的,制造业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控制全球工业链打造新的金融货币体系是中国现在正在走的路,选这条路必然跟美国甚至整个西方对抗。
就像几十年前,想要有GJ主权就造核武器,当时只要造不出来再怎么唱多也没用,同样的只要造出来了再怎么唱衰也没用,现在只是选择了造自己的核武器这条路而已。
发表于 2025-10-5 20: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透本质需要智慧,建议少判断多思考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 发表于 2025-10-5 20:41
看透本质需要智慧,建议少判断多思考

当然是思考完才有的判断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 发表于 2025-10-5 20:41
看透本质需要智慧,建议少判断多思考

并且局势的走势符合判断的预期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游 发表于 2025-10-5 20:41
看透本质需要智慧,建议少判断多思考

就不分别评论两套“系统”的优劣势,其实对岸就是一个典范,社会撕裂了十几年。

中国现在用这套“系统”已经完成了对西方世界的追赶,诸多领域甚至开始反超,如今西方那套“系统”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小。
而且“系统”根本不需要讨论对错,“系统”只是通往成功的方法而已。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所有“系统”也有非常极端的两面性,只要你最后成功了,所有人就只会看你对的那一面。
当然了对于“系统”背后的逻辑,确实需要智慧去看本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10-11 17:14 , Processed in 0.0777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