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库里 于 2025-9-26 09:40 编辑
据港交所规定,企业递交的招股书有效期为6个月。若未在6个月期限内完成上市聆讯,招股书将自动失效。
今天距海辰储能3月25日递交招股书,刚满6个月。
在投行人士看来,其招股说明书在没有完成证监会备案和港交所聆讯的情况下失效,说明该上市进程存在重大障碍。
从2023年冲击A股到2025年转战港股,IPO之旅两度折戟,不禁让市场产生疑问,海辰储能究竟怎么了?
一、IPO为何会二度折戟?
对于IPO,海辰储能是急迫的。
早在2023年7月,海辰储能就曾向厦门证监局提交A股上市辅导备案,但当时未能如愿。今年3月底,海辰储能转而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着急上市,涉及到多重主客观因素。
一来,海辰储能虽然营收狂飙,但造血机制不完善,需要通过资本市场为公司输血。
招股书披露,从2022到2024年,虽然海辰储能的营收一路高涨,从36.15亿元飙升至129.2亿元,但2022、2023年分别亏损高达17.76亿元、19.75亿元。
直到2024年,海辰储能才拿到了2.88亿元的净利润。不过,如果去掉ZF补贴的4.14亿元,海辰储能2024年甚至是亏损的。
综上,考虑到长期发展所需,海辰储能急需通过IPO打开造血通道。
二来,纵观储能行业,随着竞争加剧,已经从卖方市场,切换到了买方市场,高增长未来能否为继,要打个问号。
在海辰储能的收入结构中,储能电池贡献60%以上营收。但这一主营业务,已经陷入停滞,2024年,其储能电池收入为79.60亿元,而2023年该业务收入为79.57亿元,收入增长近乎为0。
原因在于,其储能电池业务一边加量、一边降价。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0.8元/Wh降至2024年的0.3元/Wh。
海辰储能国内收入也因此下滑。2024年,其国内收入为92.2亿元,较2023年下滑8.8%;毛利率为8.1%,较2023年减少3.8个百分点。
而在海外市场,海辰储能也在疯狂圈低价。
9月16日,储能圈更是出现刷屏消息,海辰储能在沙特的报价刷新了除中国以外全球储能价格的最低纪录,逼近国内企业成本价,远低于欧美的常态报价。
消息一出,行业哗然——“卷王”海辰储能虽然靠低价拿下订单,却把中国储能企业的全球化,拉到比拼“最低价”的低维度竞争上,背刺一众中国同行。
三来,随着竞争加剧,海辰储能的应收账款周期,也在拉长。
招股书披露,海辰储能通常向客户提供1至6个月的信用期,但实际回款速度不达预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不到30天,延长到2024年的近200天,回款能力显著恶化。同期,公司的应收账款从2022年的2.23亿元暴增至2024年的83.15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高达64.3%,导致现金流压力陡然增大。
2024年海辰储能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仅1.1亿元,较2023年的17.46亿元暴跌93.7%。截至2024年底,海辰储能银行及其他借款余额逼近百亿,资产负债率73.1%,流动比率1.29,低于行业1.5的警戒线。 而急迫的上市之旅二度折戟,除了造血机制不完善、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压力等具体财务问题外,直接原因应该和一场官司、一次强制措施相关。
二、宁海恩怨背后的专利纠葛
三、保护知识产权,守护创新之基
全球高科技巨头都对侵权企业穷追猛打;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等也纷纷拒绝涉嫌侵权的企业上市,并非个例,而是共识,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企业,因为涉及到专利诉讼、商业侵权等,被迫中断IPO之旅。
严打技术侵权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下护创新,上应国策。
对这一点,正处于水火之势的宁海两家,应该都没有异议。
宁德时代正是受益于此,近十年的研发投入超过700亿元。得益于此,2017-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8年排名全球第一;2021-2024年连续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也正是依赖于宁德时代这些供应商的力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才能傲视全球,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
如果宁德时代的技术护城河,被侵权者洞穿,受伤的不止宁德时代,甚至还会冲击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波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