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870|回复: 9

[原创] 台澎金闽铁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雄起东南 于 2025-9-21 12:13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5-9-19 12: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福龙高铁北线从福州南站经永泰、德化、漳平到龙岩西,设计时速350km,全程约300公里,全程新建。南线可从泉州泉港站经惠安、泉州、南安、安溪、华安到龙岩西,新建约200多公里,从福州南到泉州泉港站利用既有福厦高铁约112公里。
南北线比较:从福州南站到龙岩西站,南线比北线长约30公里,新建线路却短了约100公里,覆盖市县多了二倍多,覆盖人口、需求多了数倍。
倒是未来若有必要,北线从永泰经德化到漳平建一条连线就可以了,标准和南三龙、昌福线一样,时速200km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25-9-1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台高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12: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福龙高铁南线这样走:从福州南站起,走福厦350,经福清西站、莆田站,到泉港站,走新建泉龙高铁,经惠安站(和福厦250并站)、泉州站(和福厦250、兴泉线并站)、泉州西站(在南安,和昌厦线并站)、安溪新站、华安新站、龙岩西站。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22: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泉龙兼有多个功能,其中之一是使赣龙厦也成赣龙福。
其二,从龙岩西到厦门东形成两条通道。一是走赣龙厦高铁,即龙岩西-永定土楼-南靖-漳州-高崎-厦门东。二是走泉龙+昌厦高铁,即龙岩西-华安-安溪-泉州西-南翼新城-厦门东。这两条路线还组成一个水滴形环,把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连成一个环,即龙岩西-永定土楼-南靖-漳州-高崎-厦门东-南翼新城-泉州西-安溪-华安-龙岩西。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23: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方面一直有吉厦高铁的想法,我认为福建可以规划吉福厦高铁,即西北起于吉安,大致平行兴泉铁路,经三明,到德化,然后经昌厦线到厦门,经泉龙线到泉州,新建福州到德化线。这样一来,福三、厦三、泉三都通了,内地南三龙三市都可以和福厦泉三中心高铁直联。
 楼主| 发表于 2025-9-21 11: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九市可分为3+3+3,即福厦泉3中心+漳莆宁沿海3支柱+南三龙内陆3支柱。3中心既要错位发展,各展所长,也要整合归一,联合打造国际创新中心和国际循环集散枢纽。沿海6市既分2都市圈,也联合打造又一个大湾区,叫福湾群,它东有囼蛙,西南有大湾区,北有长三角,是三者之间的汇聚洼地,也是发展高地。3中心要能高密轨道连接,也要和漳莆宁都能便捷相连,也要和南三龙都高铁直连。福南、福三、福龙、厦龙、厦三、厦南、泉龙、泉三、泉南都要有直连高铁,不需大弯绕。
 楼主| 发表于 2025-10-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泉云通道是借鉴了港珠澳通道和深中通道的技术路线,利用大量浅水区建设桥梁,仅在澎北隆起西侧的深水区建设20公里左右的沉管隧道,并作为主航道,这有望大大减少成本、工期、风险、技术难度。
澎湖支线也是同理,只是该支线技术标准低于主线,例如主线是双线,而支线只是单线;主线设计时速200km,而支线只要120km。这样可以压缩成本、工期、风险和技术难度。
 楼主| 发表于 2025-10-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来说,海上大桥的建设难度、成本、工期、风险往往高度集中于主航道主桥主跨,泉云通道主航道段采用沉管隧道,这在现代智能控制、精准定位、工厂预制等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比起超大跨度桥梁的难度、成本、工期、风险都要减少很多。因此,泉云通道可望比平竹通道更具优势。
 楼主| 发表于 2025-10-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金平铁路几乎把所有两岸融合重要节点串起来:连江站(马祖地区母县所在)-琅岐站(福州台商投资区)-长乐机场-平潭站-龙高站-妈祖新城站-泉州东站(泉州台商投资区)-晋江机场-泉州南站-泉州南翼新城(厦泉金融合发展示范区)-金门-翔安机场-厦门东站-高崎站-厦门台商投资区-漳州台商投资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10-11 17:14 , Processed in 0.0586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