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最揪心的,是巨头企业利用法律手段打压新兴对手,扼杀创新活力。
最近,宁德时代在福建厦门对老乡企业海辰储能发起精准狙击,通过专利诉讼和竞业限制,在海辰储能赴港上市的关键节点制造障碍。

起因是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曾任职宁德时代,离职后创业仅五年就跃居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二,直接威胁宁德时代的核心业务。
这种老乡相残的戏码,让人质疑大企业是否滥用市场优势,阻碍公平竞争和行业进步。
宁德时代这波操作不是第一次。
2021年,它就用专利战狙击中创新航IPO,索赔超5亿,结果中创新航硬是挺过去上市了。
这次对海辰更狠,直接报案抓人——海辰工程部负责人冯登科被控侵犯商业秘密,案子还在侦察中。

表面看是保护知识产权,但时机太巧,就在海辰递表港股前。
吴祖钰发公开信反击,说遭遇“产业霸凌和黑公关”,呼吁把精力放创新上。
宁德时代辩称维权正当,可事实是竞业协议常被滥用。
员工离职后补偿金低,动辄百万赔偿,像吴祖钰赔了100万,但海辰证明自己没碰动力电池,专注储能还搞出全球首款循环2万次的钠电池。
这种创新本该鼓励,却被诉讼拖累。

新增分析看,锂电行业创新生态依赖中小企业活力。
研究显示,大企业垄断压制会让行业创新率降20%以上,因为小公司更敢冒险试错。
海辰快速崛起靠的是决策灵活和低价高质策略,反观宁德时代,一边告老乡,一边把尖端技术输出给福特,这反差太讽刺。
韩国就严防电池技术外流,用法律护住优势。
中国新规限制正极材料出口是好事,但内部竞争也该公平。

建议监管层学欧盟反垄断经验,对竞业协议设上限,避免变成打压工具。
新司法解释9月生效,明确竞业不能乱套,算个进步。
说到底,老乡内斗比老外竞争更伤行业元气。
宁德时代维权没错,但别把诉讼当武器专打自家人。
海辰储能证明小企业能创新突围,就该给空间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