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籍”中华白海豚迷路后异地搁浅,经过一个多月治疗后,昨日,它被送回出生成长地——厦门西海域,重归大海。这是福建首例成功救助的中华白海豚。 这只“厦门籍”的中华白海豚名叫“乐宝”,体长2米左右,体重110千克左右,是一只亚成体中华白海豚,四岁左右。昨日下午3时许,载着“乐宝”的大货车从泉州抵达厦门海洋管理公务码头。 “一、二、三……”身穿潜水服的工作人员用力抓住托举“乐宝”的担架,把这只中华白海豚安全转移到“闽厦渔辅35002”执法钩机船上。 虽已是秋分节气,但午后的阳光仍然火辣辣。工作人员想方设法为“乐宝”防暑,有的用雨伞为“乐宝”遮阳,有的不断舀水为“乐宝”淋浴降温。 执法钩机船航行至厦门西海域后停了下来。随后,钩机起重臂牢牢钩住托举“乐宝”的担架,“乐宝”就像襁褓里的孩童那般,被缓慢地送至海面上。随着起重臂缓缓下降,“乐宝”慢慢浸入海中。 提前跳入海中的七名工作人员有的托举“乐宝”,有的为“乐宝”按摩,小心翼翼地左右摆动它的胸鳍、上下摆动它的尾柄。 “在岸上运输的时候,‘乐宝’身体出现短暂麻木和僵硬,我们让它的呼吸孔露出水面,通过按摩帮助它恢复血液循环,快速在水里保持平衡。”工作人员表示。 两分钟后,通体灰色的“乐宝”慢悠悠地摆动尾巴,向大海深处游去,寻找它的族群。 
中华白海豚“乐宝”在泉州南安沿岸滩涂被发现搁浅。被发现时,它的体表没有明显外伤,但体形消瘦,精神状态萎靡。 如何救助“乐宝”? 对症治疗,还请骨科医生为其正骨 “乐宝”是8月17日在泉州南安沿岸滩涂被发现搁浅的。被发现时,它的体表没有明显外伤,但体形消瘦,精神状态萎靡。 接报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第一时间协调南安市农业农村局、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护研究中心启动救助工作。 很快,“乐宝”被转运至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经过一系列检查,救助人员发现“乐宝”存在心肺功能受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胸鳍脱臼等状况。 根据病症,救助人员给予静脉输液、肌肉注射、雾化吸入等治疗。针对胸鳍脱臼的问题,救助人员还请来专业骨科医生为它正骨复位。 经一个多月的治疗,“乐宝”恢复健康,各项指标均正常,经过专家研判,“乐宝”可适时回归大海。  经一个多月的治疗,“乐宝”恢复健康,被送回出生成长地——厦门西海域,重归大海。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为何将“乐宝”送回厦门放归? 是它的出生地,方便它寻找自己的族群 “乐宝”是在泉州被发现的,为何送回厦门放归呢? “我们通过比对发现,这只中华白海豚是‘厦门籍’的,出生地在厦门西海域至九龙江口水域。”长期研究中华白海豚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先艳介绍,在此前他们的个体识别数据库中,它的编号是“J0029”,它的母亲编号为“A0007”。 王先艳说,放生海域要避开海水养殖区、船舶交通繁忙区、涉海工程施工区,选择人为干扰相对较小、海豚种群利用较多的海域。考虑到“乐宝”对活动于厦门西海域至九龙江口水域的中华白海豚群体较为熟悉,相较于搁浅地围头湾来说,它对西海域海底地形和潮汐环境等也更为熟悉,所以选择厦门西海域作为放归海域。 昨日上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就提前对厦门西海域进行监测调查,寻找中华白海豚群体。发现白海豚群体后,团队一直远距离跟踪监测,直到放归运输船的到来。 “我们选择在附近有中华白海豚群体的水域放归,方便‘乐宝’放归后能尽快找到中华白海豚群体。”王先艳表示。 
“乐宝”运抵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作进一步检查治疗。此后,救助人员每天对白海豚进行2到3次治疗,并进行24小时看护,定时检测呼吸、水温和游动状态。 放归之后,健康如何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