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设备更新迭代的同时,我们团队还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包括培育技术员、设备管理技术员、深加工技术员等,并成功培育出一批绣球菌菌种。”何汝彬说,该项目预计7月投产,年底可实现满产。满产后,日产绣球菌10吨,日产值超30万元。 原来,何汝彬所带领的团队在江西等地从事绣球菌技术研究已有13年。他发现,绣球菌虽然技术门槛高、技术突破缓慢、群众接受度较低,却是一款产值高、浑身都是宝的菌类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这些年,他一直寻找机会,想回福建老家创业。得知南安码头有一个食用菌生产基地打算转型,他便立即带着团队从江西赶了过来。 “目前,福建、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及国外都急需绣球菌,我国绣球菌的产量还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而绣球菌从进入生产车间培育到采摘,大约需要120天生长时间,可以实现一年四季均可收获。”何汝彬说,今年年底满产后,这个基地一年可产绣球菌3600多吨,全年销售总额预计可以达到9000多万元。 小小绣球菌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丰厚效益,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遇,增加了村民收入。今年40多岁的金中村村民林大姐就是其中一位。“我以前就是在这个海鲜菇生产基地上班的,现在主要负责打包绣球菌,每个月大概可以拿到工资3500元。”她说。 目前,绣球菌生产基地已经聘用了30多位村民,按不同岗位,每位工人月薪3500元到1万多元不等。年底满产后,该基地预计工人将突破100人。 金中村村干部林东海告诉记者,绣球菌产业的壮大,按下了金中村产业发展“快进键”,通过充分发挥绣球菌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还可以助力当地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从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身为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们不仅生产绣球菌鲜品,未来还会对绣球菌进行深加工,提取多肽等高级原材料,供应给一些药物、保健品、化妆品等生产商,实现绣球菌产值最大化,争取来年总产值破亿元。”何汝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