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1080|回复: 18

[原创] 枫亭24景与历史名人的那些不解之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6 10: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一景:螺峰晓日
塔斗山,别名青螺峰,从枫江平原突起,状似青螺,故称。清晨,登上螺峰之巅,远眺湄洲湾观看海上旭日初升,朝霞与浪花争色,渔帆共海燕齐飞,沧溪、枫慈溪“两水连江”,恰似“双龙出港”;秀屿港、肖厝港、枫亭港“三港”交会,铁路公路交错,水陆交通联网,人烟稠密,一片锦绣画图。青螺峰上有会心书院、文昌阁、“景行”、“观海”两亭,戚继光抗倭兵寨遗址、古代名人石刻楹联等名胜古迹。具有千年历史的“会心书院”是古代枫亭士人读书和文化教育活动中心,朱熹来枫讲学题有“敬义堂”匾额。文昌阁展出历史名人陈政、留从効、陈洪进、蔡襄、蔡京、蔡卞、林亨、陈迁、林兰友等13人石刻肖像及其简介。伫立峰上,如在“天中”,一曲晨歌,声传“三港”,昔有“登山呼一声,三县(旧时“莆、仙、惠”)都听见”的俗语。“鸡鸣三县”之说,亦由此来。晨起观看海上日出,别有一番佳趣:
朝霞焕彩,晨曦初现;
海扶红日,浪拍蓝天。
阳光铺路,金舟启航;
一曲晓歌,三港回响!
第二景:天宫塔影
塔斗山上,有两大建筑皆称“天中”:一是“天中万寿塔”,系GJ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五代年间,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宝箧印经石塔,塔身四面雕刻男性观音菩萨的四种“法相”,对研究佛教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因塔斗山突起于枫江平畴之上,塔踞山峰之巅,巍巍直插云霄,俨然如立天中。二是“天中玉皇殿”,系古代“仰止堂”重建,宫殿式仿古结构,殿宇嵯峨,雕梁画栋,雄伟壮观。背依万寿塔,面向湄洲湾,“大海荡荡环其左,大道平平绕其右”,两岸开发区新城崛起,楼厦林立,路网交织,车辆如流。每逢节日庆典盛会,笙歌锣鼓,烟火礼炮,响彻云霄,如闻天宫奏乐;入夜,玉皇殿彩灯高悬,万寿塔珠灯熠熠生辉,宫灯塔影,碧霄浮景,如见空中彩阁,忽如琼楼玉宇!天与地难分,声与色俱美,疑是天堂,却在人间!
一塔中天,四海仰望;
灯亮云霄,影浮夜空。
玉皇宝殿,金碧辉煌;
疑是海楼?胜似天宫!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0: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景:会元晨钟

会元禅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塔斗山南麓,建于唐永徽年间,为闽东南沿海著名的千年古刹。1983年,由海外华侨筹资重建,寺院建筑总面积7699.63㎡,是旧时建筑的面积的3.13倍。以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大悲殿为中轴线,两厢走廊、钟楼、斋厅、僧舍等配套设施,错落有序,雄伟嵯峨,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寺内保存元代白玉石佛像、贝叶经书等文物,是海上“丝网之路”佛教文化往来的古代珍品。当代书法家启功、赵朴初分别为山门和匾额题字,会元书画室作品长期展出,极大丰富了海内外文化交流内容。由于寺院座落于古城中心区位,每日“早课”,悠悠晨钟,远近如闻唤起觉醒之声。近期拟建“晨钟楼”和“观音道场”。
寺旁有“观音滴露”、“仙脚印”、“海天佛国”石刻、双亲亭、桂花亭、螺泉等古迹。
玉石佛像,甘露慈航;
贝叶真经,西域交往。
觉醒奋起,暮鼓晨钟;
会元之声,四海传闻!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0: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景:枫叶结亭

汉元狩年间,何氏九仙远道而来,驻足麒麟山颠,喜看地方秀丽,风物优美,遂“结枫为亭”而居,“枫亭”由此得名。如今在塔斗山、海安“乌石牛”、外岩“仙公洞”等处,仍有九仙走过的“仙脚印”,传为民间故事,为枫亭地方留下神奇的色彩。两千多年以来,枫亭人民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开拓海疆,建设家乡,人才辈出,誉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集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山海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名闻遐迩。2005年麒麟山上新建一座具有象征标志意义的“枫叶亭”,以表对九仙来枫的永远纪念。“枫叶亭”设计独特,古朴优雅,耸立于苍翠的峰峦之上,视野广阔,登临眺望:秀屿、枫亭、肖厝“三港”交会,福厦、滨海、枫笏、仙园公路铁路“七路”并进,仙游经济开发区和枫亭城区建设蓬勃发展,旧貌换新,一片繁荣景象。
水秀山青,人杰地灵;
海滨邹鲁,世上蓬瀛。
九仙结枫,枫亭扬名;
古城崛起,月异日新。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1: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景:梅岭寻梅

梅岭,位于“白蛇过路”之北,西依“羊角寨”山峰,东临324国道,雄踞枫亭古驿道关隘,自古是八闽沿海交通必经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元末,陈同、柳伯顺曾据山称帝三天。宋陆秀夫、明林兰友等人都先后凭险驻兵或组建联络点。当年陈柳“称帝”的遗址“朝天寺”,现为县级文保单位。岭上还有关帝庙、明兵部尚书林兰友父母坟、清代马提督神道碑等历史文化古迹。传说,“龙马潭”小龙马不肯离母赴京,啃蹄自杀殉母于岭下,故事感人,“梅岭”因此又称“马岭”。
梅岭山青水秀,林木葱郁,相传枫亭古驿道梅岭山上梅树成林,游人过客驻足尝梅,咏梅佳作甚多。明关玉成“吟梅岭”诗和知府徐观复“题梅”楹联,均被后人刻印或选载入书。宋朱熹来枫亭会心书院讲学,路经梅岭题有《过梅岭》诗:“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往返无多日,景物变千秋。玉梅疏半落,犹足慰幽寻。”在霜天雪地里喜见寒梅,即兴题咏,对“香自苦寒来”的梅花深表敬意。今日,朝天寺、关帝庙等建筑物掩映于花果林中,山中梅岭水库“湖光云影”的山水景观,与山下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山立学校、人民医院等处园林、花木交相辉映,腊梅、三角梅,四季群芳斗艳,大学城莘莘学子勤苦读书,花香书香飘溢,游人观光,自可领略其中高雅意境。
古道雄关,踞高临险;
林荫老寺,湖景云烟。
朱熹题咏,寓意深远;
寒梅何处?校园书香!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1: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景:蔡襄陵园

蔡襄陵园,位于铺头村将军山锦岭。史志记载:蔡襄,农家子,19岁登进士,任过知府、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为官三十余年,廉政爱民,刚正不阿,关心民间疾苦,兴农桑修水利,倡建洛阳桥,政绩卓著,是北宗仁宗时与范仲淹、欧阳修齐名的“庆历名臣”。著有《荔枝谱》《茶录》等书,为宋代著名的ZZ家、书法家和植物学家。宋治平四年(1067)病逝于家,享年56岁,墓园占地60亩,历经重修,196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ZF拨专款修筑围墙,加强保护管理。1990年陵园重建竣工,占地20亩,由蔡襄、石仪门、端明楼、四重亭、石望柱、石雕、下马碑和碑林及蔡襄生平事迹三十图石刻等组成,保持宋代建筑,造型特色。碑林以楷、行、草、隶等镌刻蔡襄手迹和古今名人诗文,全长134米计12600多字,是迄今为止全省最大规模的碑林。陵园汇集了古今文化和艺术工艺之精华,设计严谨合理,建构庄重美观。今陵园列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蔡卞坟、七星祠、莫厝埔和古驿道(铺)遗址,就在附近。高达 米的蔡襄石像,即将耸立在兴建中的蔡襄广场上,四时开放,供人瞻仰。
书法大家,庆历名臣;
建桥洛阳,造福百九。
石像耸立,万民崇敬;
爱国廉政,肇启后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1: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景:枫亭古街

枫亭,自古就是闽东南沿海交通、商贸活动中心。元代状元林亨《螺江风物赋》记述:“五达之逵,八方会通”、“千门楼阁而鳞叠,万室罗绮而尘红”、“遐珍远货”“ 无不辐辏于南北之贾路”。南市、草市头、鱼街等古市墟,经历千年风雨,留下古老的霞街、兰友街、学士街,至今依然是传统的“古街”建筑风貌,木结构的古店面、古楼阁、古栏栅,店店都在延续着古典。走进“古街”犹如走进古老的岁月。“古街”的老糕品店、老豆腐店、老竹木店、老灯笼店、老裁缝店、老商标,虽然老旧,仍然备受顾客青睐。与“古街”相伴的古巷、古井、古桥、古亭、古祠、古宫庙、古碑坊,灿若繁星,错落其间,更添古老气韵。“林兰友祠堂”、“戚继光抗倭记功碑”、“吴瑛神道碑”、“三妈宫”、“七墩八塔”、“活水亭”以及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枫亭游灯”,密集成群的文物古迹,证实了古街拥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蕴。著名的美藉华人水彩老画家徐靖沂,青年时在故乡写生的“枫亭古街风貌”,被永藏在其水彩画册上,传名海内外。
古街古店,古老市场;
瑕珍远货,贾来商往。
古迹群集,英杰流芳;
元霄灯节,文明之光!
清乾隆《仙游县志》:“枫亭市街,长三里许,南通泉州,北通郡城;东通黄石平海,西通本县。旧有太平镇及寨、滨海。”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1: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景:蔡京坟园

蔡京坟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溪南村“埔缝”,背依大坪山,面对笔架山,枫慈溪从坟前绕过,恰似玉带缠腰,群峰如屏环护,山川毓秀,景观独异。坟园建于南宋,原占地50余亩,规模宏大,坟前石人、石马、神道碑等文物保存至90年代失盗(未追回),仅遗三只残缺石羊,坟砖散失于附近山坡农田等处。近年,莆田市蔡襄学术研究会及有关部门,积极筹划,设计修复。史志记载:蔡京与弟卞于宋熙宁三年同登进士,后同任左右相,“昆仲两宰相”,传为佳话。兄弟二人,均为王安石变法和新学的继承人,ZZ和经济上多有建树,堪称一代能臣。蔡京五度为相,先后累计达18年之久。他工书法,善音律,带回宫中秘戏,与家乡民间歌舞结合形成“莆仙戏”,倡修名闻全国的木兰陂水利工程,受到后世感念。宋靖康年间,蔡京贬死潭州(今长沙),42年之后,朝廷颂诏,与岳飞等人在同一诏书宣布“逐便居住”遗骸按宰相、国公礼遇迁葬故乡枫亭。(详见《资治通鉴》)。
附近有龙泉宫、龙崧宫、太坪寺等古迹名胜。
水环玉带,山列画屏;
笔架为峰,翰墨如云。
五度拜相,千载一人;
坟园重修,是非公评。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1: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景:千年古荔

千年古荔,种植于唐五代年间,留居道从安南(今越南)引进,原为10株,今存三株在东宅村小学院内(原蔡京府第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荔经受岁月风霜,仍生长旺盛,年年开花结果,为八闽荔枝优品。史志称:“枫亭荔树以留它来自安南者,为诸处荔枝之祖。”蔡襄对荔枝深有研究,专著《荔枝谱》,称家乡荔枝为诸果之冠,“陈紫之于色香味”为“天下第一”。历史上,枫亭“十里荔荫”,“云覆荔荫迷驿道”“家家门巷荔枝香”(郑纪诗)誉称“荔城”。50年代,美国专家蒲为廉特地来枫引荔到太平洋彼岸培植。七十年代,赤岭一带,尚有荔枝万株,荔园硕果累累。近年,市、县科技部门、枫亭文化研究会和东宅组成保护管理LD小组,增设围墙,加强管理措施,千年古荔依然开花结实。荔园内蔡京相府古井遗址仍在,正组织发掘考研,已建“古荔园”“诗廊”供参观。
安南引种,赤岭成长;
枝叶旺盛,珠颗生香。
万荔始祖,千寿高龄;
青春不老,果中之王。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1: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景:五龙盤珠

“五龙盘珠”,位于枫慈溪北岸“溪北村”,五座山峰连绵逶迤,每当夕阳映照蜿蜒起伏的峰峦,状似五条神龙盘旋飞舞而来,争夺“明珠”似的“夕阳”。特殊的自然景观,乡人世代相传称为“风水宝地”。今绿树满山,林木葱茏,西侧一座宋代蔡襄、蔡京曾祖父砖坟仍在,小路崎岖,可登攀而上。据《仙溪志》记载:仅蔡襄、蔡京“蔡氏”一族,在宋代登进士者达23人,其中“兄弟双进士”(蔡襄、蔡高)“昆仲两宰相”(蔡京、蔡卞)科第蝉联,簮缨鼎盛,世代读书致仕成才传统的文化教育家风,深受史家高度评价。登上“五龙盘珠”放眼:大帽山诸峰锦绣西峙,枫慈溪碧水清波东流,千村万户楼厦错落于绿荫掩映之中,一派平畴,视野广阔,无穷景致。
夕阳献珠,五峰环护;
峰迥山转,珠盘龙舞。
古茔宝地,高瞻远瞩:
千村万户,尽入画图。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1: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景:湖心印月


“湖心印月”,位于东宅村赤岭之北。“旧图经”云:“周环五里,土石皆紫。”“故山称赤岭,水称赤湖。”(枫亭志)。历史上这里湖面宽阔,西引枫慈溪之水,东会蕉溪之流,碧波盈盈,绿水澄澄,湖中石刻“湖心印月,石上流泉”诗句,写出了当年不凡的美景。古代高官豪门选择湖畔建造府第者多,五代晋江王留存效“王府”和宋代宰相蔡京“相府”,均就近择居落座于风光优美的赤湖南北岸,遗址仍在。唐末副诸卫上将陈政坟、尚书左仆射留居道坟、药王吴本“龙泉宫”拜石,以及“五龙盘珠”的五龙山,均分布在湖畔,值得考研。今湖面虽然大为缩小,湖水仍四时不竭,清澈见底,每逢月夜,皓月当空,月影倒映湖中,现出古人称羡的“湖心印月”的特有景观。近年,新建的东宅水泥桥与古代船型古桥,结对成双,恰似双虹展翅,飞跨过湖,水借桥之雄,桥依水之秀,月色与桥影一起流动,清风同水声轻轻滤过,气韵生动,声色俱美!
西引慈水,东会蕉溪;
月印湖心,辉映天宇。
双虹展翅,云影奔驰;
水乡胜境,将相聚居。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2: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景:西隐慈航

西隐寺,位于山头村境内,宋淳祐五年,雲易禅师倡建,大德隐居于此,故名“西隐”。今重修的老寺与新寺两座上下并列,面对“一湖”(红星水库,美称天湖),背靠“五峰”(卧佛峰、莲花峰、香炉峰、五乳峰、吉祥峰),山灵水秀,林深树茂,环境函静,人称“世上桃源”。景区分“外岩”和“内岩”两处,外岩“紫云寺”依山而建,对面奇峰怪石、一片悬崖。隐隐似有观音菩萨形象,时有乡人烧香朝拜。山下“仙公洞”、“仙脚印”等景点,常见游人往来。附近有万益寺、紫峰寺、普中书院等古迹名胜。
“内岩”西隐寺新雕观音石像,高达9米,耸立峰峦山崖之上,恰似西天驾云归来,神态庄严慈祥,手持净瓶化山泉为甘露源源洒向人间,俗称“观音滴露”。寺前水库,群山环抱,澄碧如湖,湖中有岛,岛上杂树生花,胜似“海外蓬莱”。湖畔建有“襢越亭”,凭栏观山赏水,独得山川自然佳趣。
山中有湖,胜似南海;
湖中有岛,疑是蓬莱?
慈航普渡,五峰争美;
世上桃源,神仙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2: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景:妈祖石镜
妈祖石镜,位于枫慈溪北岸“溪北村”,山峰上一片巨石,平面如削,与日月相映,隐隐返光,形似宝镜,背山面海,朝向湄洲湾,与湄洲岛天后宫遥遥相望。传说,这是天上特地设置的梳妆镜台,专供天后娘娘晨妆照镜之用,民间称为“石镜”,尊称“妈祖照镜”,千年神话一直流传至今。大自然巧工造物,竟然天造地设如此神奇的宝镜,给湄洲湾“海峡女神”添增一则美丽的故事。正是广大信众对妈祖的敬仰和崇拜,仅枫慈溪两岸,妈祖庙及尊奉天后娘娘的宫宇就有三十多座,进香和游神流动,历代传承不绝。
妈祖石镜,西依玳瑁山群峰,层峦叠翠,蓝天彩云如垂锦帐,东望九龙山、五寨山、五龙盘珠诸峰环列于田野平畴之外,赤湖、蕉溪、枫慈溪穿梭于绿树丛林之中,东岳庙、青元寺、探花府、天后宫等许多古迹名胜遍布于村庄山野之间。聚集不尽山光水色,添增石镜周边的秀丽景观!
宝镜高悬,湄洲遥望;
海峡女神,对影梳妆。
石色变幻,日月返光;
青山碧水,共扮美容。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3: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景:忠惠故居


忠惠故居,位于九社蔡坑村九龙山麓(又名队牛山)。史志称:蔡襄“世居枫亭九龙山青泽,其先由赤岭迁此”。故居所处的具体方位,乃是由枫亭“天后宫西入半里,有青泽桥,数武至队牛山,蔡襄家庭之西忠惠祠,数武有对青亭。”蔡襄题《青泽桥》诗“吾家就在小桥西”,明确指出他的家居就住在青泽“桥西”,即今“蔡坑村”。离“忠惠祠”数武的“对青亭”,乃是其裔孙蔡师言“读书处”。后人对所在的故居“九龙山”亦有许多评论和考证,称赞“九龙山之名九龙也”,“英雄之气尽属世胄中”,“兄弟至其元孙、来孙凡七、八世皆不愧科名”,“六叶七叶联进士”“家世以仕,几于终宋之世与国戚休”,“足见九龙山为公世居之明验”《民国志》。
九龙山,屹立于枫江南岸,峰峦挺拔英俊、灵气盎然。山下,花果飘香,人烟稠密,青泽亭畔新兴的枫江中学书声朗朗,学子勤奋成才,不愧学士遗风!
青泽桥西,风光旖旎;
山称九龙,水出蕉溪。
校园学府,诗声四起;
学士遗风,满园桃李。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3: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景:锦屏叠翠

一座美丽的山峰,依傍枫亭古城西南,绿树成荫。层峦叠翠,如似锦绣画屏,为楼厦成群的枫亭古城市区添上了一幅大自然风景画,美称锦屏山。正是这座锦屏山,北绕碧波粼粼的“枫江”水,西伴岗峦苍郁的“卧龙岗”,东有山泉涓涓的“兰溪”流入太平港,锦山秀水之间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和故事。早在后汉乾祐元年,普惠、契泽选址山下建“天王院”,五代晋江王留从效“捨田”重修。宋端宗皇帝南渡,路过驻驿。宋员外郎郑仲温、元状元林亨先后读书于《锦屏精舍》《螺江别业》。明代尚书郑纪、参议陈迁创办的历史上第一个诗社“耆乐社”以及秀才卷、陈卢园、东岳庙、三贡祠、状元坟等古迹,就在附近。清代著名画家林肇棋“可竹居”及其“兰溪捣月”石刻,仍保存在兰溪桥畔。历代名人读书致仕的故事,古今民间流传。具有九十多年历史的“枫亭中学和枫江中学、枫亭中心小学”等学校万余学子就读于锦屏山下,人才辈出。散步登临,曲径通幽,龙眼成林,鸟语声声,澗泉潺潺,放眼观看古城全景,只见山边有城,城边有水,水边有楼,楼在青山绿水锦绣画图中!
层峦叠翠,锦绣画屏;
曲径通幽,花果成林。
兰溪捣月,流泉诗韵;
状元作赋,天王为邻。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4: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景:陈郡王祠

陈郡王祠,亦称德星祠、德星堂,建于宋代,是八闽最早的祠堂,位于侯览村,原为宋南康郡王陈洪进故居。《仙溪志》载:“陈郡王祠在连江里后览乡,有德星堂三字,蔡君谟书。”陈洪进“纳土归宋”后,举家迁往河南开封府定居,仅留四子陈文琐在后览。陈洪进病逝后,陈文琐建“陈郡王祠堂”,以作纪念。元代后,祠堂改为“神庙”、“三教祠”,仍奉祈陈洪进等人神像。陈洪进在五代GJ动乱中保持泉漳等地社会稳定,发展生产和海外贸易,促进GJ同意等方面做出历史贡献。他热爱家乡,倡建全安庄(徒门新庄后山),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以及其女陈玑修建“金钗沟”、种植“十八娘荔枝”等事迹,民间广为传颂。历史上,枫亭驿道曾经“从北街渡桥经霞,抵侯览。”今日,福厦高速公路从后览村经过临近太平港,水陆交通两便。当地拟筹建陈洪进纪念馆、雕塑陈洪进石像,与太平禅寺(太平亭)廻龙宫等古迹名胜,组合成新的旅游参观景点。
纳土归宋,爱国功臣;
荣归故里,光辉德星。
开渠植荔,恩泽乡亲;
王府祠堂,名贯古今。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4: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景;肖妃故里

元代,后肖农家女肖丽蓉,容貌出众,知书识礼,被选入宫为太子妃,太子登基后称顺帝,册封丽蓉为贵妃。史志称:“元顺帝时肖家有一女送入宫为妃,方女生时,屋后产一班之花,供女用,此花如红芙蓉”。肖妃爱国爱乡,关心百姓,辅助顺帝治理国政,甚得宠爱。平时她与缤妃们和睦相处,亲自掌厨,把从小在家学就的一手烹调技术传授给宫廷,其制作豆腐“瑞祥”(豆腐制品,枫亭俗称“水龙”)被誉为皇宫名菜,广为流传。元亡,肖妃回到家乡,不久痛故,葬于塔斗山东面,与其祖父母坟相距不足百步。2006年秋,福厦高速铁路过境,后肖村民众严格按照古坟原状完善地移建于塔斗山山腰高坡处,并修建肖妃陵园纪念馆,组织编写肖妃传略和搜集国笏等有关文物资料陈列展览。与元代全安庄、龙马潭遗址以及会灵宫、鳌头宫等古迹名胜,共同组成“肖妃故里”新的旅游景点。
农家才女,元代贵妃;
深明大义,关心黎庶。
巧制瑞祥,表达民意;
情系桑梓,魂归故里。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4: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景:溪海会流

枫慈溪与沧溪,是枫亭两大主要溪流,分别从园庄和郊尾洪山几十里外奔流而来,南北双向绕过塔斗山经太平港、沧溪港于枫亭港汇合进湄洲湾入海,恰似两条长龙昼夜不息飞奔出港,故有“双水连江”“双龙出海”之称。东海之水,每日二次按时来潮,在太平陂和三峰陂下,分别与枫慈溪、沧溪之水交汇,海水与溪水合流,咸水和淡水混合,成为自然界一种“溪海会流”奇观。《湄洲日报》和囼蛙《莆仙会刊》等媒体曾从《溪海会流水亦奇》做了专题报道。蔡襄慧眼,发现这种特有景象,亲笔题写“溪海会流”四字。明代陈迁建“溪海会流亭”于太平港畔,霞桥泗洲文佛于土地庙旁边,立碑凿刻蔡襄书写笔迹。每年端午节,太平港“溪海会流”处举行龙舟竞赛,正值海水涨潮,随潮水而来的一种特产“子鱼”,王安石、苏轼诗文均提及。附近有“太平陂”(县文物保护单位)、“郑氏祠堂”(保存郑纪来枫办诗社时的“踩脚石”)、“薛氏祠堂”(中供奉北宋武状元薛奕肖像)、“灵慈庙”等古迹名胜。
溪朝东去,海向溪来;
太平陂下,观潮看海。
溪海交会,咸淡和谐;
先贤慧眼,建亭立碑。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5: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景:麟山壁画

麟山宫,位于秀郊村,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其前身“保和堂”组织于清道光19年(1839),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老的“皂隶舞”,列为省级作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双获“省级”荣称,闻名海内外。马来西亚、囼蛙麟山宫,组团回乡朝拜祖庙。美、英、法、日本、加拿大等海外专家名人,多次前来参观座谈交流,留赠题词和诗文书画。由三十八乡共建的麟山宫,五进门槛,雄伟壮观,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大宫”。宫中完好地保存了清代著名画家林肇棋十九幅大型壁画,古朴优雅,形神兼备,堪称国画艺术瑰宝。清代进士张琴书法题匾,具有相当艺术价值的石雕龙柱、石西、香亭、联板等历史文化遗产极其珍贵。近年,组建“一屋”(农家书屋)、“两馆”(书画展览馆、历史纪念馆)、出版“三书”(《麟山宫文物俧》《双庆纪念册》《忠烈之光》)和《百年大记事》,每年定期举行“春游文化节”和“诞辰纪念节”,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和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邻近有:状元林亨祠堂、龙腾宫、随缘寺、三王府等景点。
古老舞雅,大型壁画;
石雕龙柱,名家书法。
艺术瑰宝,民族奇葩;
宫观文化,情系海峡。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景:滨海观潮

滨海大道绕海而过,东海之水每日按时起落。潮汐分为“大水”(大潮)和“小水”(小潮),一月为期,周而复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潮汹涌澎湃。今海滩围垦开发,海湾滩涂逐渐向东转移扩展,海岸线也随着向前推进一公里之外,崛起中的枫港码头时刻准备迎接远方船只停靠,随潮出入的海货上岸,山货下船,一片繁忙。站在海滨、陆岛码头放眼湄洲湾内外,海潮,浪花,沙滩,礁石,云霞,渔舟……茫茫海天,滚滚浪涛,疑是人在水晶宫旁?是七、八月大潮到来的日子,正是观潮最佳时节,海风怒吼,潮声如雷,惊涛拍岸,浪遏飞舟,气势雄壮威猛,动人魂魄!
就在海湾不远的海安、海滨等处,古代的石雁塔、朱赏祠堂、灵应宫、紫云阁、包公府、乌石牛等古迹名胜,以及保存完好的元代木星剑、围屏、铜炉等珍贵文物,可供欣赏参观。
忽遇潮起,惊看海涨;
轻雷动地,白浪滔天。
急水西流,归帆靠岸;
不似钱塘,胜似钱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9-13 19:18 , Processed in 0.0574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