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两位厦门籍抗日航空英烈曾是校友!一位住打铁街,一位住厦港原创2024-04-11 09:10·厦门日报
 《中央航空学校同学录》中关于黄宗汉的记录。
 《厦门工商业大观》中对打铁街福源商号的记载。
 1938年的《南华日报》较为详细地记录了阮模群的情况。

这件战斗机模型,是原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前身为“飞虎队”)赠送给何启人的,2021年何丙仲将其无偿捐赠给恩施州博物馆。 “黄宗汉和阮模群两位烈士,都曾是当时的中央航空学校的学生。”日前,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公布,其中,黄宗汉、阮模群和郭彩玲等三人是厦门籍英烈。相关报道发出后,厦门文史研究者李世伟联系本报,分享了自己了解的黄宗汉和阮模群两位烈士的信息。郭彩玲烈士的相关资料暂时没有发现。 这3位英烈的生平事迹暂未见于我市文史资料。李世伟说,希望通过厦门日报,呼吁各界更加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同时,挖掘整理更多史料以告慰英灵。 黄宗汉的通讯处 在思明区打铁街一米铺 近期,李世伟在研究史料时发现,同为厦门籍抗日航空英烈,黄宗汉和阮模群还有交集。 “黄宗汉和阮模群均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在《中央航空学校同学录》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相关记录。”李世伟说。资料显示,中央航空学校是20世纪30年代初成立的培养空军军官的军事院校,是中国空军的摇篮。 从李世伟提供的资料看,黄宗汉别号“威信”,是当时的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轰炸训练班的学员,其通讯处为“厦门打铁福源米绞”。厦门老房子历史研究专家曾谋耀介绍,“打铁”是打铁街,“福源”是商行号,而“米绞”则是碾米的地方。可以理解为,黄宗汉的通讯地址是一个名叫福源的米铺。 据《厦门工商业大观》记载,打铁街福源商号的号主是孙广寅,和黄宗汉不同姓。由此,文史研究者们推测,黄宗汉就读中央航空学校前,可能在福源米绞工作;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住在米铺附近。 “毕业后,黄宗汉一直在航空部队服役,其间被授予少校军衔。”李世伟说,据他查阅到的中国飞虎研究学会的资料,黄宗汉是在成都随机飞赴甘肃兰州,途经甘肃华家岭时,因大雾导致飞机撞山而殉职。 阮模群的殉职 被报纸和地方志记载 李世伟还提供了烈士阮模群的信息。阮模群别号“慕群”,通讯地址是厦门沙坡头228号(今厦港一带)。1935年,阮模群从中央航空学校第四期机械科毕业;1936年,作为第六期飞行科学员毕业。1938年9月18日,阮模群赴广东韶关接收飞机,行至湖南乐昌时,因飞机失事殉职。 《厦门晚报》原副总编辑叶胜伟、《厦门晚报》记者陈满意提供的1938年的《南华日报》较为详细地记录了阮模群的情况:淞沪会战后,他奉命出征,在一次众寡悬殊的战斗中腿部受伤,被送医治疗。在伤未痊愈的情况下,阮模群杀敌心切,请求复职归队。不过,因体格关系,他不能担任战斗任务,于是,被调任航校驱逐组飞行教官,后不幸殉职。 1994年版《乐昌县志》印证了阮模群的殉职情况。书中写道,阮模群驾驶的飞机坠落于五山乡石下五指山。1939年的政府公报,则出现了为阮模群发放抚恤金的相关内容。“上政府公报,被地方志记载,说明他的殉职在当时是件大事。”叶胜伟说。 《南华日报》的报道是这样评价阮模群的:“为人忠厚,在校肄业时,敦品励学,素为师长同学敬爱,此次参加抗战,尤忠勇尽职,兹不幸失事,良堪悼惜……”此外,文字中还提及了阮模群的家庭情况——他上有父母,下有弱弟,家境十分清苦。 链接 这些抗日空军 也与厦门相关 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的父亲何启人,就曾作为空军参加抗日战争。1937年底,何启人和厦门海军航空处13位同仁到南京参加抗战。 “先父被编入驱逐队大队26中队,参加杭嘉湖空战、武汉保卫战。1941年转武威机场,继而至湖北恩施,与原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前身为“飞虎队”)配合。”何丙仲介绍。 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现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校友陈炳靖曾是“飞虎队”队员。1937年毕业后,陈炳靖被录取到中央航空学校,他先到黄埔军校受训,再去云南昆明空军军官学校学习飞行,接着到美国受训,回国后被选派加入“飞虎队”。 此外,抗日战争期间,还有许多华侨从海外回到祖国,成为华侨飞行员,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也和厦门有所关联。菲律宾华侨刘领赐就曾在厦门民用航空学校学习,抗战初期多次参加杭州、南京和长江沿线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1938年在武汉空战时击落敌机一架。 定居在鼓浪屿的菲律宾华侨桂汉民也曾是华侨飞行员。第1532期《鹭风报》记载,淞沪会战爆发后,桂汉民回国成为飞行教官,为刚起步的中国空军培养人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他走上抗日战场,在对日空战中有杰出表现。 相关 若您有抗日航空英烈的相关资料 请联系本报 三位厦门籍抗日航空英烈 黄宗汉 (1912.11.2-1945.3.2) 阮模群 (1913.6.1-1938.9.18) 郭彩玲 (1921-1943.4.20) 目前,记者已联系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以求挖掘到3名厦门籍烈士的更多信息。李世伟推测,厦门文史资料或档案中,之所以少有3名厦门籍抗日航空英烈的记录,或与他们牺牲时较年轻、尚未成家及留下后代有关。 若您有厦门籍抗日航空英烈的相关资料,可通过本报热线968820、“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联系我们,本报将持续关注和报道烈士事迹的发掘。 (文/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朱道衡 图/受访者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