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厦门翔安:LED释放产业之光2024-03-28 10:05·闽南网
编者按:近年来,我省县域重点产业链逐步完善、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协同创新能力增强,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今起,福建日报推出《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县域重点产业链调研行》专栏,深入报道各地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核心,以创新为主导,以重点产业链为主体,推进县域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的举措和成效。敬请关注。 用电发光,人创造了发光二极管LED。 它的原理,是利用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致发光效应,使像素单元实现主动发光。 生产力突破后,LED开始了在多行业的应用。经过芯片制造、封装等工艺后,LED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背光源、照明和城市景观等领域。2022年,中国LED行业市场规模达6750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9年,中国LED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625亿元。 作为全国LED产业重镇,厦门是我国最大的LED外延芯片制造基地,是GJ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城市,创下数个全国第一的成绩。在厦门翔安,经过20年的产业链布局,2022年平板显示产值已达672.2亿元,成为全区规模最大的产业。 如今,这个行业的新质生产力Mini/Micro LED,正打开产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调研厦门翔安,探寻LED创新发展的故事。 一张白纸,生产力作画 3月23日,厦门最新统计数据出炉。1—2月,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其中,在平板显示板块带动下,电子行业产值增长10.5%,占29.9%。 平板显示产业持续稳增长,在传统工业下行压力下,突显了经济压舱石效应。 在LED产业应用板块中,平板显示占比近两成。其对工业的支撑,源于厦门LED产业的深厚积累。 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回忆,2003年7月,GJ科技部半导体照明调研组来到厦门,从此拉开厦门LED产业发展的大幕。 这一年,厦门开始对LED产业倾注大量关注与支持。2003年6月,“GJ半导体照明工程”启动,厦门3个月后便成立市ZF分管副SZ领衔的厦门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协调小组。2004年4月,《厦门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市ZF发布实施了《厦门市光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等3个新兴产业规划。 彼时,厦门被公认为全国LED产业“响应最早、反应最快、组织最实”的城市。全市形成了“人人知道光电、处处谈论LED”的热潮和氛围。“厦门重视并大力支持LED发展成为海内外业界的共识,海外企业、台资企业纷纷来厦考察和合作。”孔曙光表示。 2003年成立厦门翔安区,当时全区仅21家规上企业,重点企业仅一家,且没有形成重点产业链群和现代产业空间。 时与势催动,翔安区工业强区的第一笔就落在了LED产业上。 厦门市翔安区委CW、常务副区长邓小达表示:“‘缺芯少屏’是当时中国制造的一大痛点。厦门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显示产业具有一定基础,而翔安土地资源较为充足,足以承接囼蛙显示企业落地。” 第一个来落户的是世界第三大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制造商、来自囼蛙的友达光电。从建厂房、铺设生产线、招工到实现投产,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此后不久,与友达光电是上下游合作关系的峻凌电子也落户翔安。“链主”友达光电陆续带动了达运精密、州巧科技等几十家上下游企业。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行贤告诉记者:“零部件短链化就近供应非常重要,厦门陆海空交通便捷,帮助我们节省不少货物的运输费用。当时ZF给的政策,也有普惠到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也愿意跟友达落户在翔安一起努力打拼。” 引进一家带来一串,通过“链主”企业的落地,翔安立足县域经济,培育现代化产业集群,围绕LED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延链补链强链。 “从一张白纸起步,翔安通过以龙头聚企业、促发展,成为全国唯一的光电产业集群试点。”翔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彼得介绍,“如今,新型显示成为翔安规模最大的产业。” 数据显示,翔安平板显示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672.2亿元,总量占厦门市的44.8%。 在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院长秦锋看来,厦门显示产业基础良好,聚集优势明显,例如,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LED芯片领域,就聚集了三安、乾照、士兰微等领军企业,“这不仅便于就近配套,而且有助于提升产线的开发效率”。 “厦门LED产业的发展,对于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以及借鉴作用。”孔曙光表示,近年来,厦门被业界称为全国发展LED产业两种模式之一,成为全国LED产业发展的缩影和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