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内城际铁路项目兼具通道性质,如安徽宣绩高铁、淮宿蚌高铁、广东广湛高铁等,国铁集团出资方式为扣除征拆费用后的一定比例,但需地方先行垫资,项目开通后再逐年注入资本金。 湖北的襄荆高铁,更是明确资本金由湖北省先行筹措,待襄阳至常德铁路全线批复可研后,国铁集团再统筹相邻省份出资比例按建设年限逐年注入资本金。 对于省内以及部分省际城际铁路项目,基本是地方全资修建,由省市按比例分摊,如宁淮、扬马、绵遂内、南凭、南深、平漯周高铁等;或者像浙江的杭台、杭温、杭衢高铁,采取PPP民营资本控股的模式建设。 此外,对于地方ZF提出的超出铁路设计规范和原则范围外的增设车站、增加车站规模和站房面积、变更线路走向等投资,国铁集团均不承担出资义务,这也大大增加了地方出资压力。 如通苏嘉甬高铁,总投资达1080亿元,可研批复明确增设常熟西站和嘉善北站、苏州北站增加站房面积、苏州东段采用隧道方案等增加的投资125亿元由江苏、浙江两省各自承担。 今年初,国铁集团下发意见,明确提出铁路建设要坚持“经济适用、集约高效原则,强化投入产出分析……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区分轻重缓急……防范债务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因此,随着地方出资比例的不断增大,在东部及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尚无压力,但对于中西部地区,则有点捉襟见肘。去年负债率较高被严控ZF投资的12个省份,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及东北。 虽然干线铁路项目出资有GJ兜底,但GJ的重点仍将是西部路网空白地区和沿边地区。且项目一旦建成,缺少客流,高铁的运力无法发挥,地方财政仍要投入巨资长期补亏,目前中西部大部分已建成的高铁项目每日车次不足15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