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622|回复: 0

全国最大的超万人会议室是怎样建成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全国最大的超万人会议室是怎样建成的? 厦门新会议中心将于本月底完成机电验收2024-02-08 09:55·新福建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2月8日讯(记者 李雪梅 通讯员 林婷)厦门新会展中心—会议中心项目(以下简称“新会议中心”项目)预计于本月底完成精装、机电质量验收,将于4月底竣工。2月7日,记者来到项目现场看到,新会议中心目前已进入精装、机电收尾倒计时阶段,现场千余名工人正加紧推进机电设备调试与地板铺装。
81米跨钢结构、4200吨楼层板 “逆作”施工
“拼接组装”全国最大的无柱多功能会议室
作为厦门新型地标,厦门新会议中心创下多个“全国之最”。
厦门新会议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 23.11万平方米,在会议中心二层,为1.1万㎡超大型万人会议室,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无柱多功能会议室。
1.1万平方什么概念?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26个标准篮球场。中建四局新厦门新会议中心技术总工胡泽铭介绍,万人超大会议室最大跨度81米,长度135米,顶板四层钢桁架4200吨重,由14榀主桁架、次桁架及钢梁组成,是国内场馆类重量最重、面积最大的钢桁架整体提升工程。
4200吨钢桁架从正负零顶板提升至标高34米,是怎么完成的?胡泽铭告诉海峡导报记者, 因为是无柱会议室,中间81米跨区域因塔吊吊重和覆盖范围问题,按常规施工方式无法实现。因此中建四局厦门团队采取“逆作法”施工。“如果将施工过程比喻为搭积木盖房子,我们平时是自下而上从底部搭起,那么‘逆作法’就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先从外部、顶部开始搭建。”
第一步是新会议中心外部屋面管桁架,屋盖采用倒三角形空间管桁架体系,最大桁架跨度81米,重达115吨,若分为两段吊装,每段有57.5吨重,塔吊末端达112.5米,目前国内外厂家未发现适用的大塔吊,因此采用两台350吨履带吊“双机协同吊装”;
接着是整体提升4200吨重的4层钢桁架楼层板,81米超大跨度桁架安装通过在地面先拼装焊接、调整姿态,再设置18个吊点用36个液压提升器整体同步提升,并采用智能化模拟深化技术,通过BIM对整体提升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提升时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保证同步提升精度。如此超大面积、超重楼层板同步提升也属于国内首次。
最后才是内部2层钢桁架,主要采用原位吊装。首层材料运输通道范围的钢桁架,通过在地面设置卧拼胎架,主体结构柱牛腿交接位置设置竖转铰,绕竖转铰转动的远端设置下吊点,上吊点则设置在下吊点上部已安装好的主体钢桁架或钢梁上,实现竖转提升,解决了多桁架单元室内受限空间高效安装难题。
百年一遇抗风压,装饰机器人上场
申请专利47项
新会议中心临风面海,外观设计为双脊双曲波浪形双层金属屋面,极具闽南风格特色。好看的设计背后是复杂的施工技艺。
新会议中心金属屋面面积约5.4万平方米,系统构造多达9层,表面曲率最大超1/22,风压按百年一遇标准取值(基本风压0.95kN/㎡),目前通过了全国最大的抗风揭试验。
抬头看向屋顶,Z字形机电管综排布安装密麻排布。因大跨度钢桁架楼承板、复杂管桁架屋盖区域的通风管安装无法使用焊接的安装方式,项目团队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屋面桁架进行逆向建模,针对大曲率复杂屋面造型的机电安装区域,采用“抱箍件”“吊杆”并结合“风管夹”的施工方式来解决管桁架不同基准高度导致机电管线难以水平安装的难题。
装饰工程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新会议中心也有运用。通过激光定距、参数化控制程序,机器人自动实现自上而下打孔排位,不仅大幅减少现场高空作业量,还能规避高空作业安全风险。
超大面积钢桁架整体提升监测技术研究、全国最大抗风揭金属屋面……仅新会议中心项目,施工单位中建四局已申请专利47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受理发明专利10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9项。论文见刊14篇,省部级工法5篇。
据悉,厦门新会展中心—会议中心项目总投资额约30亿元,用钢量达55000吨,将于2024年4月底竣工。
来源:海峡导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9-12 02:43 , Processed in 0.0467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