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1258|回复: 35

未来全国人口更集中,6成人口将会流向7大都市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未来全国人口更集中,6成人口将会流向7大都市圈,你在其中吗?

在城市与农村,大都市与小城镇之间,人们面临着一个永恒的选择——究竟是选择繁华的都市生活,还是宁静的小城日常?这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的选择,更多的是对未来、对资源、对机会的选择。




资源,自古至今都是向人口密集地流向的,因为人多的地方更容易产生经济效益。那么,在2023年的今天,这种趋势又将如何展开呢?




一、都市圈的磁场效应,为何能聚集人口?

都市圈,这个充满活力、机遇与竞争的地方,为何能够如同磁铁一般吸引众多的人口呢?


我们必须得认识到,都市圈是一个综合性的优质资源高地。随着中国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不断崛起,那些繁华的都市成为了技术、创新、资本和人才的交汇处。与三四线城市相比,它们拥有更为广泛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市场,这个神奇的存在,总是遵循着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规律——那就是人与资源的互动。




人们常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市场",而随着市场的出现,各种资源也会如蜜蜂与花朵般汇聚过去。例如,当我们谈到现代通讯的发展,5G网络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高速、低延迟的特点需要大量的基站支撑,而这些基站首先会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进行布局,进而推动都市圈的技术革新和经济增长。


而这种资源向都市圈集中的趋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全球范围内,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拿英国来说,由于地铁里的网络信号不佳,人们选择读书来打发时间。


但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个都市文化——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人们总会寻找替代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是都市圈所带来的创新与活力。




每个都市圈都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发展规划。尽管一时的模仿或者跟风可能会带来短暂的经济利益,但长远看来,只有紧紧围绕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的定位,制定符合自己的发展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新兴都市圈的崛起

在中国迅猛的发展中,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据最新研究表明,未来,中国的城市发展将呈现一个明确的格局:七大都市圈——京津冀、中原、长江三角、珠三角、中三角、成渝城市群和西北,将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




1.京津冀:


这一地区以政治中心北京为核心,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和实力。政策执行的效率和速度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资源配置、交通便利性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区域内的创新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中原:


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口基数的中原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轻工业、制造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3.长江三角: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其周边的苏州、杭州等城市也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成为了各类产业的发展高地。




4.珠三角: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珠三角地区正在形成一个超大型都市圈,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使其成为全球的焦点。


5.中三角:


武汉作为中三角的中心,近年来在娱乐、旅游和文化产业上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加之湘鄂赣三省的联动,为区域内的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成渝城市群:


除了众所周知的火锅文化,成渝地区在科技和创新领域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一系列高科技项目的落地,预示着它将成为中国的新兴科技中心。




7.西北:


西安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西北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正逐步上升。


三、人口流动与都市生态的双向互动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人口流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从乡村到城市的单向迁徙。它更像是一场寻找更好机会、更好生活、更好自我的旅程。在这背后,都市圈的崛起与发展无疑为这场旅程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对于年轻的一代,他们眼中的都市圈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这里有梦想可以实现的舞台,有可以挑战的竞技场,也有可以学习和成长的天地。高等教育资源、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多元化的文化交流都使得都市圈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而对于那些正在筹划或已经拥有家庭的人来说,都市圈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品质。优质的学校、先进的医疗设施、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都在这里等待他们去发掘。


企业和创业者也对都市圈青睐有加。因为这里不仅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者群体,还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商业机遇。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在都市圈中看到了更大的增长潜力。




结语

面对未来,我们既要看到都市圈的机会,也要看到它的挑战。选择在都市圈生活和工作,不仅仅是对资源和机会的追求,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对自己的挑战。


在这个时代,选择了都市圈,也就选择了与时代同行,选择了未来的机会和挑战。但无论选择哪里,关键还是看个人的能力、态度和努力,因为真正的成功,始于自己的内心。



发表于 2024-1-24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gnan123 于 2024-1-24 10:06 编辑
真庆王中王 发表于 2024-1-24 00:39
全球资源不允许中国过上美国的生活!却要硬装上美国的模式.金融更不能说事 .只能自已割自己,和美国的金融本 ...

你说的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中国要想过上美国人的生活水平,
难度确实很大,资源制约了提升空间。
不仅原料资源不够,
而且全世界市场没法消化中国的产能。
比如如果中国服装厂全部自动化,
那大规模生产出来服装卖给谁呢?
只能不断杀价,自己卷自己。
所以要加快产业转型和产业创新。
不能只搞产业转型,因为产业转型是存量博弈,
就是卷。
只有走产业创新,才能创造增量市场。
比如从5G 推到6G.
新能源从锂电池走到氢能源。
同时还要开拓新市场需求,
现在欧美发达经济体需求基本饱和,
而亚非拉发展中GJ的需求在快速增加,
那么中国不能与他们竞争生产服装,
而应该互补发展,
就是我们提供化纤原料,他们生产服装,
形成中国控制产业上游的跨境产业链。
中国提供5G 基站,太阳能板,
甚至太阳能水制氢生产设备。


等等。


中国必须走产业创新,在美国人还没有开发的市场获取收入,
就有可能超过美国人的生活水平。



发表于 2024-1-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gnan123 于 2024-1-23 10:57 编辑
hangel 发表于 2024-1-23 09:54
主要还是产业问题,以传统二产为主。

美国的金融实际上只支撑一个纽约,
高科技只支撑一个加州。
美国的德州主要依托石油。
而五大湖区主要是农业和传统制造业,
比如底特律,现在一蹶不振。
那么为什么底特律不可以进行产业转型?

所以要长远布局人口转移。

可以这样设想一下,
如果我国人均收入达到3万美元,
还能开玩具厂吗?
玩具肯定要从外面进口了,
比如从孟加拉进口,
那怎么运到内陆人口密集区啊?
陆地运费比玩具成本要贵几倍。
现在从上海集装箱海运到德国的运费,
比从上海火车运到成都要便宜很多。

海运仍然是最具竞争力的。
尤其现在各个船舶制造大国都在研究核动力货轮,
应该会在未来10年左右实用化。






发表于 2024-1-23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gnan123 于 2024-1-23 13:52 编辑

福建这样多山地区,南三龙应该把一半人口迁移到福建沿海。
比如在漳州,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大规模开发经济适用房,
低价给南三龙外迁家庭,每个家庭一套。

有人可能会说,去了没有工作,也不行。
这个不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只要想办法把他们迁离南三龙,
不可能活不下去。

那么怎么让他们来呢?
比如第一年建10000套两居室,基本装修,
公共配套齐全,
每套定价5万。
第二年再推出10000套(含上一年未卖房),
但卖价就是10万了。
经过几轮运作,
马上需求就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好多版本,基本上都没有福建的份,福建真的被无视了。
发表于 2024-1-2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泉漳厦都市圈要尽快争取为GJ一级都市圈,可以提统战这面旗
发表于 2024-1-2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厦漳泉更有潜力,可惜阿福放不下权力
发表于 2024-1-22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面临巨大外部竞争
发表于 2024-1-2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组织看不上,总是派一帮虾兵蟹将过来福建,能有什么出息
发表于 2024-1-22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组织为了降低厦门影响力,就派了一个废物过来
发表于 2024-1-22 20: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hangel 发表于 2024-1-22 16:41
厦漳泉更有潜力,可惜阿福放不下权力

厦漳泉是散装的,这才是本质。
发表于 2024-1-2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间枢纽站 发表于 2024-1-22 20:24
厦漳泉是散装的,这才是本质。

是是是,你的国假都市圈才是桶装的,难怪半寸轨道都不给别人,对了,找到国铁数据隐身的原因没?
发表于 2024-1-23 08: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陆地区的城市群有明显瓶颈。
否则现在美国的五大湖区成了铁锈地区。
中国人口还是应该往沿海地区转移。
尤其从上海到广西的北海一线。
这个海岸线是中国黄金海岸线。
发表于 2024-1-23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nan123 发表于 2024-1-23 08:54
内陆地区的城市群有明显瓶颈。
否则现在美国的五大湖区成了铁锈地区。
中国人口还是应该往沿海地区转移。

有什么瓶颈
发表于 2024-1-23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间枢纽站 发表于 2024-1-22 20:24
厦漳泉是散装的,这才是本质。

按你的理解,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也都是散装的。
发表于 2024-1-23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hangel 发表于 2024-1-23 09:41
按你的理解,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也都是散装的。

阿福是真正的伪都市圈,世界上还没见过被重山分割的都市圈。
发表于 2024-1-23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gnan123 于 2024-1-23 09:49 编辑

去了解一下美国五大湖区怎么变成铁锈区的。
物流成本急剧增加,产业链出走,制造业迅速萎缩。
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仍然是两头在外----依靠外部原料资源和外部市场。
内循环不足以支撑中国10几亿人口人均收入达到3万美元。



发表于 2024-1-2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nan123 发表于 2024-1-23 09:46
去了解一下美国五大湖区怎么变成铁锈区的。
物流成本急剧增加,产业链出走,制造业迅速萎缩。
中国未来发 ...

主要还是产业问题,以传统二产为主。
发表于 2024-1-23 10: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京三角,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海南。
东南沿海6省市+北京河北廊坊雄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东浙江江苏海南福建上海北京),人口往这7省市迁移。
发表于 2024-1-2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zcf 发表于 2024-1-23 10:08
只有京三角,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海南。
东南沿海6省市+北京河北廊坊雄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 ...

从省域的角度是不准确的,因为一些内地省份,发展极不平衡。
要看具体城市的流入。 成都西安武汉长沙合肥之类都是大量流入
发表于 2024-1-2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nan123 发表于 2024-1-23 10:45
美国的金融实际上只支撑一个纽约,
高科技只支撑一个加州。
美国的德州主要依托石油。

中国的内地省会情况不一样,产业结构合理,高校资源丰富,都比较综合。不是偏科生
发表于 2024-1-2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nan123 发表于 2024-1-23 10:45
美国的金融实际上只支撑一个纽约,
高科技只支撑一个加州。
美国的德州主要依托石油。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玩具场沿海不开了,内地可以开,发达的铁路系统不是国外可以比拟的。 国内大部分地区快递都能实现3日内达到。已经是世界之最了吧
发表于 2024-1-2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gel 发表于 2024-1-23 10:52
中国的内地省会情况不一样,产业结构合理,高校资源丰富,都比较综合。不是偏科生 ...

美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在哪里?
所在地不是金融中心,也不是高科技重镇。
人才是流动的。
发表于 2024-1-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gnan123 于 2024-1-23 11:05 编辑
hangel 发表于 2024-1-23 10:55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玩具场沿海不开了,内地可以开,发达的铁路系统不是国外可以比拟的。 国内大部分 ...

中国应该对内陆,东北,西北进行适当的人口限流。
现在快递3天到达,实际上成本边界还没到。
如果快递员年收入需要3万美元,
就马上出现成本制约的临界点了。

欧美现在快递没有中国发达,
根本原因就是快递小哥成本下不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部的武汉、郑州,都是大城市,而且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还是一城独大的省份,相对于泉厦,市中心的房价便宜,说实在我都有点想到这两个大城市买房子了。
发表于 2024-1-23 11: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hangel 发表于 2024-1-23 09:42
阿福是真正的伪都市圈,世界上还没见过被重山分割的都市圈。

山的阻隔性远不如海,这是21世纪的价格行情。
所以厦漳泉注定朝小野大。
发表于 2024-1-2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瓦林老被 发表于 2024-1-23 11:12
中部的武汉、郑州,都是大城市,而且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还是一城独大的省份,相对于泉厦,市中心的房价 ...

确实,城市规模不是福建可以比的
发表于 2024-1-23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瓦林老被 发表于 2024-1-23 11:12
中部的武汉、郑州,都是大城市,而且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还是一城独大的省份,相对于泉厦,市中心的房价 ...

羡慕别人不如想着如何改革自身。
以后盆地周边的山不过就是天然的高楼,底下可以走车。
发表于 2024-1-23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瓦林老被 发表于 2024-1-23 11:12
中部的武汉、郑州,都是大城市,而且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还是一城独大的省份,相对于泉厦,市中心的房价 ...

这些地方,以前是沿海地区,劳动力供应站,以后是智力补给中心。
比如西安,成都和武汉,甚至合肥和长沙。
他们的产业难以容纳这么多高智力人群。

为什么美国的金融和高科技都集中在沿海一带,
即使是芝加哥现在也在慢慢失去光彩。

发表于 2024-1-2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nan123 发表于 2024-1-23 13:17
这些地方,以前是沿海地区,劳动力供应站,以后是智力补给中心。
比如西安,成都和武汉,甚至合肥和长沙 ...

集中在北京 长三角 珠三角比较准确。
发表于 2024-1-23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陆地区的大城市如果失去第二产业竞争力,
而仅仅依靠第三产业,根本无法支撑太多人口。
在第三产业中最大利润行业是金融业,
已经被北上深垄断。
其他城市的金融业都是自己内部金融,
不可能是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金融产业。
至于高科技,搞搞软件开发,这个规模有限,
印度也就成功一个城市班加罗尔。
如果软件需要与硬件结合,那就涉及到制造业,
就得考虑市场和物流了。


发表于 2024-1-23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gel 发表于 2024-1-23 13:27
集中在北京 长三角 珠三角比较准确。

这些地方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因素了。
所以现在有不少外资撤离。
外资一般会去越南等地,
而国内的资本,应该更愿意在国内相对低成本的沿海布局。
比如石化业就很多布局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广东和广西等沿海地区。
用不了几年,电动车制造业也必须沿海化。
合肥,西安等地的电动车制造业很快面临国内市场饱和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9-11 22:48 , Processed in 0.0540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