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厦门,全国唯一试点城市!2024这么做……2024-01-05 18:55·新福建
过去的一年 厦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破解转型发展的阵痛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新的一年 厦门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的政策取向 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科技创新引领、 市场主体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 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强化科技创新 助推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厦门是全国唯一的 GJ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城市 平板显示产业 作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部分 正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动能转换 激发产业韧性和活力 厦门是天马微电子最主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企业在厦门布局了低温多晶硅、柔性显示、新型显示等所有主流显示技术。  这几天,基地员工十分忙碌,总投资330亿元的天马8.6代项目进入设备搬入调试阶段,预计今年7月实现产品点亮。同时,Micro-LED产线也在紧锣密鼓地搬入巨量转移设备,以打通Micro-LED核心工艺,争取在2025年实现小规模量产。作为最前沿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Micro-LED将大幅拉动厦门新材料、电子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   秦锋 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院长 我们会从大屏拼接,车载屏等应用领域切入。厦门ZF也非常重视这块发展,投入大量资源来扶持产业,推进从技术到产业化的进程。 秦峰认为,厦门具备了构筑新型显示创新高地的条件。 作为全国唯一的 GJ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城市 厦门吸引了天马微电子、电气硝子、 友达光电等一批知名企业扎根发展 每家企业都有自身优势 “抱团”“拓市场”成为行业的心声  在厦门市的引导下,天马成立了Micro-LED生态联盟,积极发挥“链主”头雁引领作用,聚集产业链上下资源和科研力量,推动技术攻关。嘉庚创新实验室研发的一款微小尺寸发光二极管全彩显示模组,是我国目前采用巨量转移技术在新型显示领域的新突破。未来,这款显示模组将在天马进行落地转化。厦门士兰明镓也借助联盟协同优势,提升Micro-led芯片产品的开发效率。 李森林 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通过联盟,我们可以缩短研发周期,预估可能会缩短百分之二三十,通过项目的方式促进产业升级。  黄凯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对未来的Micro-LED显示领域,厦门市可能在全国占据六七成,甚至更高的产能。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产业上,厦门有比较大的机会形成全国乃至全球的引领。 把握“双碳”发展机遇 作为厦门重要的支柱行业 机械装备产业积极推动 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 ABB、施耐德、科华数据等电力电气企业积极拓展光伏储能市场,驶上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金龙,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2024年伊始,金龙客车的生产车间便开始忙碌,经焊接、涂装、总装等工艺流程后,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客车驶出生产线,最近将有一批新车出口沙特。  除了不断拓展新能源客车业务,金龙还通过产品创新,在近期推出新能源重卡,目前已接到内蒙古、湖南等多地订单,首批100台重卡正在生产交付中。 龚刚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新能源技术部系统集成组专业主管  为了支持“双碳”战略和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推广,厦门市也开放部分路权、配套产业基金、完善推广政策,有助于企业拓展国内和国际的新能源商用车业务。  夏振华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国内营销事业部总经理 我们近期也在为市场进行一些技术的储备和新产品的研发,满足对高端旅游市场和公交小型化市场的需要,2024年目标公交市场占有率达到15%。 当前 厦门产业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时期 主导产业加快结构优化调整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资源整合 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 进入新的一年,厦门将分层推进“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精准建立“链式”与“集群式”相结合的产业工作机制,加快新能安、天马8.6代、安捷利美维等重大项目建设投产达产,协同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厦门日报》刊发鹭江时评 全文如下 (滑动查看) 向“新”而行强信心 ●瀚唐 重要的时间节点,往往也是经济的观察节点。 今天《厦门日报》推出“年终岁首话发展”专题报道,从百姓生活新象切入,聚焦我市探索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塑造新优势,积极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如果把一座城市的经济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那么,产业体系就像坚实挺拔的树干,撑起一座城市的整体骨架。透过产业看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观测面,也是抓本质的一环。 回眸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动态过程。尽管挑战严峻、困难不小,我市大胆地“闯”、锐意地“创”、务实地“干”,把握“难”与“成”的辩证关系。从全年看,经济运行亮点闪现、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转”的趋势更加明显,“进”的动能更加充沛。这一年里,产业体系向“新”而行,是我市发展经济的一个抓手,也是一个特点和亮点。 向“新”而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事关厦门发展成败的大事。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产业体系质量的高低,与科技创新的融入程度密不可分。我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和发展方向,紧跟技术创新前沿,掌握研发主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产业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了发展新空间,培育了发展新动能,实现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向“新”而行,在“链”字上协同推进。我市注重各产业、各要素的内在关联性,协同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向“新”而行,并不是完全“弃旧”、放弃传统产业。我市在培育壮大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抓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坚持“两条腿”走路,行稳致远。 透过去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演进过程,看到了“形”的变化、“能”的聚集和“势”的趋势,更看到一个韧性强、潜力足、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的厦门。这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向“新”而行,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ZY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2024年工作重点之一。新年开局抓重点,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增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为2024年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下好“先手棋”,按下“快进键”,打好“组合拳”,赢得“满盘活”。 未来可期,厦门满怀信心,向“新”再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