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326|回复: 2

城市轨道客流的几个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9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看了才明白,说的是郑州VS西安。郑州和西安的里程分别是233km和274公里,客流强度分别是0.74和1.36。如果算进站量的话,西安更是郑州的2.24倍。从这个角度,郑州跟西安的客流相比,差距确实够大的了。
我们需要转换视角,从客运量转到进站量,进站量才是真正愿意乘坐轨道交通的数量,也是城轨效益最突出的体现。
从客流或里程的角度,有几座城市是可以拿来对标的。
首先是北京和上海。都说北京换乘系数大,可是我看了上海的,发现上海的换乘系数也不小,看来,线网规模大了,换乘系数小不了。北京大约1.89,上海大约是1.8。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上海线路长度远远大于北京,是这部分原因,导致了上海的换乘系数低于北京,要不然,两者换乘系数相差不大。
然后是深圳和广州。这真是广东省的双子星,要不是西安的强大(1.36),广东的这两座城市客流强度将独霸冠亚军,分别是1.43和1.35。
成都和深圳可以对标,里程数基本都是560km,但成都的客流比起深圳来,还是差了一大截。深圳2000平方公里的高密度看来不是盖的。
杭州和武汉也是一对难兄难弟,都是510km的水平,客流强度也都是0.75和0.8的水平,相差也不大。
大连和郑州看着里程相差不大,基本都是235km的水平,但客流效益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实际上,光看里程意义不大,大连的问题,主要是外围线修太多,用我的话说是,供需结构错位。所以那位兄弟,别光看着郑州比西安差,还有比郑州更惨的:)
还可以关注的是沈阳和长沙,合肥和昆明,南昌和南宁。这几座城市的里程也相差不大,其中南昌和南宁客流效益差不多,相对来说也都还不错。但另外两对,差距可就大了。不过现在不能跟长沙比,长沙现在是人挤人,网红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橘子洲头……,长沙这座城市真是值得好好分析,有制造业,也有强大的文旅产业,当然,跟他是省会城市还是有很大关系。
有轨电车到底如何发展需要行业共同思考
交通运输部这个表,首先是打了有轨电车的脸,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是不是对有轨电车的定位有点高?又或者,作为地面公交,如果不考虑舒适度,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有轨电车的发展要不要进行一番冷思考?这个表里,没有单独体现北京西郊线、深圳龙华线(据说这两条线才真正DB有轨电车客运量水平)。但,单就这表的数据看,有轨电车的客流数据真可怕,客流最高的嘉兴有轨电车,一天8667,不到1万人,客流强度0.06万人/公里.日;文山和红河分别只有1500人和1000人,客运强度是0.01万人/公里.日。
网络化效益的作用不能夸大
之前在陆铭的《向心城市》看过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偏僻的西部城镇搞招商引资,搞了许久,都没什么人来,然后ZF找了一批专家给出主意,最后的结论是“产业园区建设标准过低,企业不愿意来,需要继续提高产业园区的建设标准”。我想起我们城轨的一个类似故事。
某城市城轨客流效益不好,也请了专家论证,最后专家有一条结论:“城轨尚未形成网络化,应继续加快网络化建设”。确实,网络化建设,相当于增加了进出城轨的流量口,理论上应该是如此。可是,我们看这个表排名第十往后看,这些城市的线路条数从1条到8条,修的多的,网络效益未必好,修得少的,客流也未必差。我们终归要回到本质,城轨经过的走廊是不是公交走廊,这个走廊是不是以居住、或三产服务业为主。
线路的合适长度大约在35km左右,与地铁旅速基本相当。
这个我只是个猜想,我们看那些客流强度在1以上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西安、长沙7座城市,这些城市也都是文旅强市。
按照里程/条数,得出线路平均长度,分别是41km、30km、34km、33km、43km、34km、30km。除了上海和成都以外,其余城市的线路长度基本都在30km-34km,上述城市平均下来是35km。当然,这只是统计意义的结果,但也不能说这个没有一点逻辑。
这个长度与陆铭在《向心城市》提出的,城市的强聚集半径大约在15-20km基本吻合(上海中心城区半径约15-20km,北京四环长度约65km,五环大约98km,北京核心密集区域大约在四五环之间)。
这个长度里,地铁的旅行速度一般在38km/h左右,加上两端时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勤。所以,线路确实不太适合太长,太长了,将导致客流效益降低。
上述只是统计的结果,细看,北京因为人为把线路断开,比如9号线、1号线和八通线、亦庄线等,所以北京的平均里程有点失真。一般来说,特大城市线路不超40km,一般强省会城市在30-35km是基本适当的,比如西安和长沙。广州和深圳这双子星,线路平均长度刚好是33和34km,可能这未必是巧合。


 楼主| 发表于 2023-5-9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一直以客流效益好而著称,而且计算的时候,只算进站量。根据香港年报,2019年,香港进站量大约430万,市区里程大约是187km,香港每条线的长度基本不超过20km。然后通过同站台换乘(而不是互联互通),实现乘客的无缝换乘。
所以,如果想客流效益好,线路最好别太长。
但我们的地铁线路长(zhang)长(chang)其实是有体制原因的。原来我们以为,我们城市“摊大饼”,是因为我们没有经历国外工业革命,也就是错过了铁路大发展的时段。但是,看了地铁线路长度,是不是发现,摊大饼其实也有地铁的一份功劳,本来我们摊不了这么大。在摊大饼这个事情上,地铁也是“帮凶”。
“摊大饼”也不是什么坏事,前提是经济密度得跟上。比如,特大城市的规模因为产业齐全,自然规模就大;但如果产业或人口跟不上土地扩张,那么城市剩下的就只有卖地了。我们目前就是想扭转这一局面,但何其难呢。
所以,“摊大饼”是结果,而缺乏工业革命的铁路大发展最多只是一个表面因素,真正导致我们地铁效益欠佳的是我们城市化的模式,也就是“土地财政”,在“土地财政”下,我们的地铁才会延长,延长也对,毕竟我们需要卖地才能修地铁。但我们真的是为了修地铁吗?不是的,很多城市地产开发商、企业入驻,都要求配套地铁。所以,卖地是真,修地铁也是为了卖地。(so,我们能不能得出个结论,客流效益差的是不是卖地超前了?这个得继续分析)
这说的有点远了,回头看,不是说,35km的线路客流效益就一定好。比如,苏州和宁波,客流强度也不理想,为啥?产业的原因,工业城市不需要这么多地铁,而高等级的服务业也被周边的上海、南京和杭州瓜分掉了。所以,天生的命运就是做好做强制造业。
那昆明呢?为啥客流效益看着也不好?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太超前,实际上昆明的经济总量与他的地铁规模不相匹配;一个是线路修建时序有问题,一条机场线,两条呈贡新区线,拖累整体。这跟大连的情况类似。(南京本来客流效益非常好,可惜那些S线拉低了客流)
行文至此,大概可以说明清楚,要想客流好,必须符合两点,一个是“向心”,要修从市中心往外放射的线路;二是线路必须控制规模,规模要跟城市规模相匹配,但最好都不要超过35km,极端不要超过40km。现在《地铁设计规范》提出来,线路初期长度不能大于15km,我一直认为这条不合适,网络化阶段,乘客是组合线路乘坐的,典型案例就是香港。
穿城快线是另外一种类型的线路,这个我下回再说。
另外,我一直想说一下,为啥南宁、长沙、还有以前的西安都是周末客流大,平日客流相对少。

发表于 2023-5-1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运营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8-25 21:37 , Processed in 0.0585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