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晋江以主城区人口101.25万人的规模成功入列Ⅱ型大城市,一同入选的是江苏昆山,浙江义乌和慈溪。
据最新统计,晋江常住人口实际已经达到206.9万人,成为福建唯一超过200万人的区县。
作为一个县级城市,不仅人口规划,晋江的经济体量更是超越国内许多地级市。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 晋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7.43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跨过7000亿大关,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保持全国第四。
我手上正有一本名叫《何以晋江——一座城市的而立之年》的画册,讲述1992年晋江撤县设市后,它如何从一座闽南小城变成“大城市”的历程。
1992年,晋江撤县设市,已明确建成具有现代气派的新兴城市的方向,加强了能源、交通、通信、供水和市政建设。1996年,晋江正式提出“四个集中”,即耕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住宅向现代社区集中、人口和市区向城镇集中。
2001年,晋江以塘岸街、旗牌街两个老街区为主,开启成片旧城改造序幕。
2009年,随着梅岭组团改建工程启动,晋江进入城市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大规模拆迁老旧房屋和城中村房屋,构筑现代化的城市化格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巨大。
记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晋江采访时,它恰好正处在晋江城市建设的转型时期。
我穿行在城镇和乡村之间,尽力捕捉这座海边小城的雄心和欲望,恒安、七匹狼、柒牌、九牧王、劲霸、雅客、安踏、特步、361°、乔丹、贵人鸟……如此多的知名品牌,它们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这个命题令人
乌边港布满污渍,它直通泉州湾,外地人喜欢称之为“黑河”。河的两岸,分布着斑驳的鞋厂与宿舍,这条河的北岸有乔丹、德尔惠、美克,南岸还看得见安踏当年的宿舍和大厦。
北岸是特步创始人丁水波的家,南岸则走出了安踏创始人丁世忠,而361度老板丁伍号则是这两位在陈埭民族中学的同姓师兄。
他们自然成为晋江的创业偶像,南来北往的年轻打工者们,反复讲述着他们的财富故事,仿佛自己和老板的距离,只差一个暴富的机会,以及一个海外亲戚。
晋江是著名侨乡,当地人喜欢说“100万晋江本地人,300万海外晋江人”。
我开始对晋江的未来感到担忧,难道没有人注意到它吗?或者没有人力图去改变它吗?
晋江许多知名品牌已等不及了。2008年开始,晋江品牌纷纷将企业总部迁往厦门观音山。
晋江品牌列举了很多条将企业总部迁往厦门的理由,但归根结底还是城市段位和生活环境能帮助企业实现“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
晋江老板们也很聪明,特地将企业注册主体两地分开,实现分别纳税,如此一来,两地政府都不得罪。
即使如此,它仍是晋江当地政府心头之痛。
从此以后,晋江当地政府进一步加速城市建设,以“城市带着产业走,产业城市联动走”的战略思路,最终让晋江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
这或许就是晋江的创业精神,无论是党政干部,抑或是企业家,似乎都在全身心的创业和拼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