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产业发展是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基座。机构普遍认为,2020~2022年是党政信创需求爆发的三年,从2023开始至2027年,行业信创将接力党政信创,从金融行业、能源行业、运营商逐渐向教育、医疗等行业扩散。未来五年,从党政到行业,信创“2+8+N”应用体系的需求将全面爆发。
2019年我国提出发展信创产业,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0年作为信创发展元年,国家一连颁布五项政策对信创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相关规定。2022年开始政策重点提及“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国家信息化。
信创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23年,信创产业将迎来哪些新机遇、新挑战和新格局?
01 新机遇
1、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有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扶持,2022年中国信创规模达到了9220.2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5.7%,预计2025年突破2万亿,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从近几年信创产业发展来看,通过应用牵引与产业培育,国产软硬件产品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在部分应用场景中实现“可用”,正在向“好用”迈进。
2、党政信创持续下沉,行业边界逐渐拓宽
2022年党政信创政策支持由中央层面开始逐渐下沉,形成了中央引领、地方响应的积极局面。
9月底,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所有央企+地方国企落实信创升级,到2027年,央企国企100%完成,升级范围涵盖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等领域。
这一文件将信创的边界从党政小信创拓展到了“2+8+N”大信创。2023年行业信创将迎来大规模放量。  信创产业体系 (来源:亿欧智库)
3、有望迎来政策持续加码
自信创概念提出以来,国家政策上面的支持持续不断。2022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明确2022-2025年将开启新一轮数字经济建设周期。
同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应用,切实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政策扶持对于信创产业发展推进的意义重大。2023年,有望迎来政策持续加码,高度更高,力度更大更聚焦,落地更深。
高度更高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将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安全、自主可控摆在重要位置;力度更大更聚焦体现在,随着信创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多部门均提出对于国产软件的支持,各行业、各地信创政策呈现爆发式增长,个别地区更是对采购份额、信创生态发展都做出明确规定。 2022年,广州在政策中明确提到加大信创产品的采购力度和比例,江苏、浙江、云南、湖北、安徽、湖南等11个省市对信创产品入围相关目录进行奖励,广州、天津、黄陂、苏州、太原、金华等市县已发布“信创专项激励”政策。
此外,随着信创产业由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政府在信创产业中的角色也将从主导者向推动者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