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367|回复: 6

厦门科技壹号卫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9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北京时间2023年1月9日13时04分,“厦门科技壹号”XIGUANG-003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谷神星一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厦门科技壹号”XIGUANG-003卫星是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西光航天)为厦门城市应用服务定制化打造的高光谱卫星,重点围绕厦门城市卫星应用,助力数字福建创新发展,为厦门市智慧城市提供海量数据支撑。
发射当天,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范者胜、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林清怀专程到场出席现场观礼仪式,共同见证“厦门科技壹号”XIGUANG-003卫星升空这一重要时刻。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范者胜表示,“厦门科技壹号”卫星的发射,是厦门市紧抓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风口、落实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将大幅度推进厦门发展商业航天的步伐,加速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现国防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助力厦门迈上建设“空天地海”一体化高素质创新城市的新征程。作为厦门市的城市定制卫星,该卫星得到了厦门市政府、厦门市科技局、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市集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全面推动厦门智慧城市发展的卫星时代。
充分发挥星载一体化等载荷技术优势,中科西光航天将“厦门科技壹号”XIGUANG-003卫星整星压缩至50Kg,实现多项该量级高光谱卫星的国内最高指标。该卫星具有快速机动、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及视频、凝视、连续条带、多条带拼接等多种模式,搭载高光谱相机及全色相机两种有效载荷。其中高光谱成像相机产品工作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采用光栅分光+CMOS面阵探测器+基于FPGA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集成方案,融合后地元分辨率最高可达10m@500km、光谱通道数150、幅宽80km@500km,具有小型化、宽谱段、大视场、大相对孔径的特点,可满足高光谱分辨率+中高空间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等多方面用户需求。
该卫星将重点应用于厦门海洋经济、自然资源、气象、应急管理及智慧城市等多领域,可持续提供高精度遥感影像和遥感应用服务,充分满足多类型商业遥感及数据应用需求。
厦门城市定制卫星:开启智慧城市新时代
科技创新,是厦门发展的核心战略。作为中科西光航天为厦门打造的城市定制卫星,“厦门科技壹号”XIGUANG-003卫星不但是厦门科技创新的一项重大成果,更对厦门市提升城市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充分利用商业航天产业广阔的市场资源,加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显著提升智慧城市政府效能,为农林绿植、智慧农业、海洋水色、应急管理等现代城市智能管理提供大范围、多维度的大数据信息支持,助力厦门健全完善监测体系,提升监测的实时性和智能化,为厦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中科西光航天:迈入商业化交付新阶段
“厦门科技壹号”XIGUANG-003卫星是中科西光航天的首颗城市定制卫星,也是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完善中科西光航天108星遥感星座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中科西光航天沿袭研究所国内首屈一指的载荷技术优势,深耕星载一体化核心技术研发,不断优化星上载荷配置和关键技术指标,提高整星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全面发展光学遥感卫星星座。先后自主研发完成遥感星座试验星XIGUANG-002、厦门城市定制卫星XIGUANG-003、投产甲烷监测遥感卫星XIGUANG-004等产品,为建设中科西光航天108星遥感星座打下坚实基础。
中科西光航天108星遥感星座是由中科西光航天自主设计研发、独立运营的商业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系统,星座由108颗卫星组成,部署于太阳同步轨道和低倾角轨道,涵盖了高光谱卫星、高分光学卫星、红外卫星、超高精密光学转台和激光通讯等载荷设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光谱遥感星座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大数据服务和卫星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碳中和、国防安全、侦察测绘、自然资源、环保监测、海洋监测、农业林业、应急管理、城市规划、气象水文、减灾救灾、工程监测、金融保险及互联网增值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科技强国。如今,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本次“厦门科技壹号”XIGUANG-003卫星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中科西光航天商业发射的新纪录和新突破,标志着中科西光航天迈入商业化交付的新阶段。未来,中科西光航天将紧抓商业航天发展窗口,以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后续商业卫星研制任务,为军、政、民、商等全行业客户提供真正好用、实用、有用的卫星产品,全面推进中科西光航天108星遥感星座建设,实现商业航天产业全布局发展,助力我国航天梦扬帆远航!

发表于 2023-1-1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厦门天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游琴介绍," 厦门科技壹号 " 卫星是基于 2022 年 2 月 27 日成功入轨的 " 厦门 · 天卫科技壹号 " 先导星在技术验证与服务探索后,厦门城市定制 " 科技壹号 " 系列的主星。将与之前成功发射的 " 先导星 " 形成有效组网,在功能上形成有效互补,尤其在卫星遥感的光谱分辨率上将得到显著提高,

目前,厦门天卫科技有限公司的卫星遥感应用产品在农业、水利、城市 " 两违 " 整治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上半年,厦门天卫科技有限公司预计还将发射包括雷达卫星在内的两颗定制卫星,形成 " 从一到多 " 的卫星组网,不仅是数量上从一到多,更是在功能上从一到多,服务智慧城市发展,在厦门 " 空天地海 " 一体化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厦门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的坚实一步,更表明厦门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都迈入 " 星 " 时代。
发表于 2023-1-1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大学的“嘉庚一号”火箭成功发射,验证了双乘波一体化的气动布局设计方法,迈出了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的重要一步。

“海丝一号”“海丝二号”环行太空,是国内首颗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能力的SAR遥感小卫星,为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服务。
发表于 2023-1-10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目前有厦门大学、海洋三所等都有深海科考船;目前已经具备上天入海
发表于 2023-1-1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也安溪也有自己的卫星,跟安溪茶有关的。
发表于 2023-1-10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hengguoxilin 于 2023-1-10 12:58 编辑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2022年5月11日
首颗城市定制卫星升空;首颗0.5米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今年以来,我省卫星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这其中不乏厦门卫星企业的身影。
布局“空天”,厦门一方面加速卫星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助力城市智慧安全;另一方面,抢抓产业战略机遇期,聚“星”成链,打造卫星应用产业发展高地。目前,厦门卫星应用产业已初具雏形,涵盖北斗导航卫星芯片设计、模块研发、地面设备制造、用户终端制造、信息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细分领域。
精准定制,建设智慧城市
遨游在浩瀚星空,可获取分辨率优于0.75米……自2月底成功发射以来,“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犹如一双灵巧的眼睛俯瞰地球,并且源源不断地将捕捉到的数据信息传输回地面。
“目前,卫星传回的影像数据质量优、对比度清晰、多光谱色彩还原度高,已被运用于厦门的生态环境监测、应急管理等领域。”厦门天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游琴说。
由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天卫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的“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定位为我省首颗城市定制卫星,瞄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定制化精准研发应用。
以厦门的森林火险预警为例,当前相关部门提供的火灾预警数据,预警范围在区级,实际应用中,常因为预警范围过大,造成人力和资源浪费。针对这一问题,“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提供的数据可将城市按照9平方公里的网格进行划分,对每个网格精准监控,预警范围精确到街镇。在此基础上,只要强化高风险网格的应急预案就能有效监管,从而减少森林防火的人力投入。
“数字化时代,数据是关键。”游琴说,与地面设备相比,卫星拥有广覆盖、低时延、低成本等优势,布局卫星产业也就意味着抢占海量的空天数据资源。“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将在海洋监测监查、森林消防监查、应急管理、智慧农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还将发射多颗卫星形成组网,建立完整的卫星数据应用体系,为智慧城市‘空天地海’一体化建立提供海量的卫星数据支撑。”游琴表示。
产研融合,加速成果转化
厦门在卫星产业上的先行先试,远不只城市定制卫星的突破。2020年12月22日,由厦门大学参与联合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创造了多项“第一”——国内高校首颗近海与海岸带遥感卫星;国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卫星。2021年6月11日,“海丝二号”卫星发射,成为国内高校首颗高分辨多光谱水色小卫星。
依托高校资源和创新研究平台,一项项探海问天的科研项目加速结出硕果。这背后,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效“催化剂”在发挥作用。
“海丝卫星的顺利升空,开辟了国内由高校协同企业单位发射科学卫星的新模式。”“海丝一号”卫星相关负责人表示,“海丝一号”已稳定在轨运行一年多,获取了一万多张高分辨率SAR卫星遥感影像,基本实现了国产SAR小卫星的业务化运行。运行10多个月,“海丝二号”卫星也获得了超2亿平方公里的有效数据。
目前,厦门大学已与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了海洋遥感技术应用创新研究院(简称“海创院”)。基于“海丝一号”和“海丝二号”卫星,海创院围绕当前海洋领域的热点问题和迫切需求,以卫星遥感产业产学研创为路径,规划和发展“海丝”系列卫星星座,构建海洋信息产业技术研发服务链与成果转化产业链。
“近年来,厦门打造了‘数字福建’卫星通信与海洋监测物联网实验室、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厦门将积极发挥厦门大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优势,建立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同时支持本地高校、企业开展对接,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抢抓机遇,产业串珠成链
“厦门卫星应用产业已初具雏形,现有上下游企业主要为卫星技术应用环节。”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国家政策的东风、产业结构的红利,以及厦门软件信息产业的扎实基础,共同成就了厦门卫星应用产业的肥沃土壤。如今,一批优质企业抢抓机遇,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崭露头角。在上游卫星元件制造领域,乾照光电创新研发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用于航天器电源,科塔电子专心打磨卫星通信射频芯片;中游地面设备制造领域,以雅迅网络、国海中森等为代表的企业,主要聚焦于车载终端、手持终端等通信设备;下游卫星应用服务领域,培育了专注于遥感测绘的精图信息,以及深耕智慧交通的路桥信息、科拓通讯等企业。目前,“厦门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企业已超过30家,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卫星互联网已被列入国家‘新基建’范畴,厦门要把握政策机遇,融合发展厦门特色的‘通、导、遥’卫星应用产业。”对于未来厦门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厦门市政协委员吕鑫建议,基于系列卫星资源和技术,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打造空、天、地、海一体化资源体系,培育“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新生态。(廖丽萍 杨珊珊 黄骞)
C:\Users\Lenovo\Desktop\微信图片_20230110125359.jpg
发表于 2023-1-1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君宁 图/天卫科技 提供 除署名外)昨日13时04分,厦门科技壹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与此前成功入轨的“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形成有效组网,服务智慧城市建设。这是我市科技创新的一项重大成果,在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次任务是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第5次飞行,将搭载的科技壹号卫星、天启星座13星、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1/02星、南通中学号卫星等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视觉更“犀利”
  拥有更高级的成像仪 能够准确有效分辨地物
  “先导星”探路,“主星”登场与之共舞。厦门科技壹号卫星与此前成功发射的“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形成组网之后,将在功能上有效互补,尤其是卫星遥感的光谱分辨率显著提高,它的视觉更“犀利”了。
  天卫科技技术工程师黄锦殿介绍,经过“先导星”为期一年的探索,厦门科技壹号卫星将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它增加了高光谱、红外等多种载荷,具有快速机动、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以及视频、凝视、连续条带、多条带拼接等多种成像模式,可同时满足高光谱分辨率、中高空间分辨率多方面需求。”
  也就是说,厦门科技壹号卫星上有了更高级的成像仪,即使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它也能够根据实时的任务调整角度,定位在指定标的物上。搭载高光谱载荷也是一大亮点:与传统多光谱遥感卫星影像相比,高光谱卫星影像不仅采集可见光部分,而且能采集到覆盖红外线到紫外线的跨电磁波谱信息,能够更为准确、合理、有效地分辨不同细微变化的地物。
  实现这些功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先导星”和“主星”组网后飞越厦门上空的间隔时间更短了。原先卫星每三四天过境一次厦门,在形成3颗以上卫星组网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有“科技壹号”系列卫星飞越我市上空,源源不断提供海量遥感数据。
   迈入“星”时代
  构建“卫星+”创新生态 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
  厦门科技壹号卫星发射后,将进一步应用在我市智慧海洋、智慧农业、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气象、智慧城市等城市应用服务领域,为智慧厦门提供海量遥感数据服务,助力我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说,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是号召、是目标、是方向、是行动,厦门科技壹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市科技创新的一项重大成果,标志着厦门商业航天迈入“星”时代。
  在智慧城市领域,厦门科技壹号可以利用卫星“通导遥”技术,构筑智慧城市所需的时空大数据,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打造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脉动城市”;在海洋海事领域,卫星遥感能够对海洋测绘、海洋赤潮、海洋溢油、船只等进行监测评估;在农业领域,卫星遥感对农业分类、病虫害、农作物长势、产量估算、土壤墒情等进行监测;在生态领域,还能通过卫星遥感技术长期监测植被群落分布,生长情况,水质土壤等,实现生态系统精细管理,生态服务和功能精准评估;在水利领域,卫星遥感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水利工程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天卫科技预计还将发射包括雷达卫星在内的2颗定制卫星,形成从“一”到“多”的卫星组网,不仅是数量上更在功能上“一到多”,真正服务智慧城市发展,在厦门“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一步。
  “构建厦门航空航天产业,对促进我国空天数据创新应用以及空天科技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天卫科技董事长游琴表示,天卫科技将努力加快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卫星+”创新生态,落实“通导遥”卫星数据融合创新应用中心,带动航空航天的创新型技术和先导性产业发展,助力我市加快打造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区域性战略高地
  【成效】
  海量遥感数据服务农业数字化管理
  目前,天卫科技的卫星遥感应用产品在农业、水利、城市“两违”等项目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效。天卫科技卫星产业中心销售经理江浩瀚举例说,基于“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的海量遥感数据,天卫科技承担的我市“农作物种植精确分类落图管理”项目,实现对全市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种植信息基于地块尺度的精准提取、分类,还将对耕地变迁、基本农田耕地红线实现周期性监测,与无人机、地面感知系统共同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农业大数据监测平台。
  “在农业生产中,卫星遥感技术能实时准确地提供地表信息,如农作物种类的分布空间信息、农作物长势、农作物营养亏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等,还可以连续对地面进行长期观测,构成时间和空间的一体化信息集合,这种大面积、实时准确的多维时空信息对农业生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浩瀚说,卫星遥感技术未来将为相关部门进行农业规划、管理、估产、补贴发放及灾害治理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助力我市农业数字化管理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名片】
  厦门科技壹号卫星是在市委市政府、市科技局大力支持下,厦门天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卫科技”)及其投资的厦门星座卫星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为厦门城市应用服务打造的定制化遥感卫星,是基于2022年2月27日成功入轨的“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在技术验证与服务探索后,厦门城市定制“科技壹号”系列的主星。
  亮点1
  高光谱影像
  厦门科技壹号卫星增加高光谱、红外等多种载荷,以及视频、连续条带、多条带拼接等多种成像模式,可同时满足高光谱分辨率、中高空间分辨率多方面需求。
  高光谱卫星影像不仅采集可见光部分,而且能采集到覆盖红外线到紫外线的跨电磁波谱信息,能够更为准确、合理、有效地分辨不同细微变化的地物。
  亮点2
  机动灵活
  厦门科技壹号卫星将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具有快速机动、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它也能够根据实时上输的任务调整角度,定位在指定标的物上。
  亮点3
  形成组网
  “先导星”和“主星”组网后飞跃厦门上空的间隔时间更短了。原先卫星每三四天过境一次厦门,在形成3颗以上卫星组网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有“科技壹号”系列卫星飞越我市上空,源源不断提供海量遥感数据。
  应用1
  海洋海事领域
  卫星遥感能够对海洋测绘、海洋赤潮、海洋溢油、船只等进行监测评估。
  应用2
  农业领域
  卫星遥感对农业分类、病虫害、农作物长势、产量估算、土壤墒情等进行监测。
  应用3
  生态领域
  长期监测植被群落分布,生长情况,水质土壤等,实现生态系统精细管理,生态服务和功能精准评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8-18 19:52 , Processed in 0.0519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