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2505|回复: 0

厦门集装箱码头向海图强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6 14: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千百年间的潮起潮落,有这样一个历史规律: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港口,成为这座城市向海而生、向海图强,走向国际大舞台的支点。

“相来相往,传递梦想”——2013年12月,整合厦门港31个集装箱码头泊位的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成立,令厦门港拥有了一艘驶向“强港梦”的巨轮。

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2016年-2020年,是该集团首轮5年战略规划期,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同频共振。这艘巨轮用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劈波斩浪,成为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箱的世界强港,在“一带一路”、绿色智慧港口、营商环境建设诸多方面“高光点”频现。

强港梦、中国梦。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判断、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将科学谋划发展蓝图,聚焦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奋力开拓

年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

过去的五年,是厦门港向海图强的关键五年。

2017年12月20日,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嵩屿码头,一个挂有红色条幅的集装箱被稳稳吊起,瞬时间,船舶汽笛长鸣,向这座首次迈上千万标箱历史台阶的东方强港表达祝贺。

从零到一千万标箱的强港之路,从没有名次的支线小港,一路突破成为世界排名第十四位的世界强港,厦门港用了34年。“这腾飞之路,展现了厦门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驱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所取得的成就,成为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发展奇迹中的精彩一笔。”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腾飞之路的里程碑事件,有改革开放之初的“放水养鱼”、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政企分设、本世纪初厦漳港口一体化管理,更有2013年厦门港完成资源整合、成立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

巨轮稳靠、桥吊林立,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层层堆叠……这是该集团在东渡港区、海沧港区、翔安刘五店港区等地的常态工作场景。目前,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岸线资源涵盖了厦门港10万吨级以上的31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岸线总长8698米,桥吊70台,可接泊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年通过能力超过1200万标箱。

集团成立,带来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实现握掌成拳,迸发更强的竞争力:一项数据显示,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成立之初的2013年,厦门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为800万标箱;“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为960万标箱;今年,超过1100万标箱。

不断跃升的吞吐量背后,是不断延伸的全球航线网络:“十三五”之初,厦门港的内外贸航线数量为120多条,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变成156条,通达55个国家和地区的149个港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强国”是高频词。比如,在交通领域,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强港,支撑起强国。强国的基础是经济,经济离不开贸易,而贸易的载体,九成依靠港口航运。”该负责人说,无论从过去腾飞之路,还是未来的强国之路,都需要厦门港持续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世界一流港口,体现的是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当前,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正在加紧编制该集团“十四五”企业发展规划,其中一个基本方向已经明确:用“四个一流”,牢牢抓住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奋力开拓广阔的国外市场,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筑牢基础

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过去的五年,是筑牢“双循环”基础的五年。

港口是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重要节点。在厦门港,一条跨越古今之路,在这里无缝链接,汇聚成一股蓬勃动能。

前几日,一条厦门—泰国宋卡港的航线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旗下海天码头正式开通。宋卡港,是一个偏港(规模不大),厦门港能够对其实现航线覆盖,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海丝”航线的开辟力度。数据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厦门港“海丝”航线数量快速上升,“十三五”期间,厦门港的“海丝”航线从约40条,增至如今的约70条。

不仅是航线,在陆侧,厦门港也通过开辟多式联运港站,将海丝航线和中欧班列连接在一起,把厦门打造为“一带一路”无缝对接的陆海枢纽城市。

利用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厦门港探索发展新路,2018年底,“丝路海运”从厦门港启航,2年来,全国航线数量已增至62条,其中厦门港51条,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约200万标箱。

“‘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已超过200家,包括世界排名前列的各大航商,他们看中的是‘丝路海运’世界一流的服务标准,能够确保物流供应链的绝对稳定。这些标准,涉及船舶、集装箱、海铁联运、配套服务等全链条全流程,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是这些服务标准的实施方。”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仍保持正增长,“四个一流”是主因。

解码厦门港目前156条航线,还会发现另外一个特点:内贸航线占全港比重接近三分之一。而在“十三五”初期,这个比重不足五分之一。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介绍,2013年之前,厦门港还是以外贸为主的港口,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成立后,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为内贸业务发展打开空间。

与之对应的是,如今在厦门港超过1100万标箱的吞吐量中,内贸箱比重约占4成;国内知名内贸航商将厦门港作为内贸枢纽港,如中谷物流近两年在厦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200万标箱。“从最初的上海,到后来的青岛、海口、珠海、天津,乃至周边的莆田、潮州,厦门港的内贸航线越来越多,已经贯通中国南北、辐射海西各个港口。”该负责人说。

无论是“丝路海运”,还是越来越密的内贸航线,都显著提升了厦门港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厦门港依靠强有力的航线网络、国际一流的服务能力,快速调集优势资源满足瞬息万变的航运市场需求,确保产业链、供应链“两链”稳定,迅速扭转第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严重下滑的不利局面,并实现6月-11月连续6个月破百万标箱的历史最好成绩——这充分说明,厦门港已为融入“十四五”期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贯彻新理念

连续两年

夺得营商环境榜首

过去的五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五年。

今年12月10日,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旗下海天码头获得“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这个码头内的作业场景,极具代表性:船舶靠岸,可以选择使用岸电、不再使用辅助柴油发电机,实现在港“零排放”;供上船舶的淡水,安全高效、水质更优、24小时服务,供水价格更优惠;场内照明全部使用LED节能灯,龙门吊全部实现“油改电”,堆高机全电动、大批港内拖车开始更新为纯电动,仓库和办公楼顶均装上了太阳能发电装置……

不仅是海天码头,该集团旗下的众多码头都在同步迈入绿色智慧新时代:在获得“2018年亚太绿色港口”之后,今年7月,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润码头再进一步:将成为全国首个全智能化改造的传统码头,计划2021年底完工,探索传统码头向智能化码头改造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项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已打下坚实基础:岸边的桥吊,为远程操作的智能化桥吊;堆场内的龙门吊,均为自动化轨道吊;场内的集装箱卡车,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可按指令自动行驶、定点接卸集装箱;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传统岸桥远程操控自动化升级项目也因此荣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智能化改造,属于新基建领域,涉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改造后,码头生产将配备‘最强大脑’,实现智慧化转型,作业更可靠、更安全、更高效、成本更低。”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总部的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内,这些新技术已对外集中展示,参观者络绎不绝,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升级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港模式”将从这里“走出去”。

今年12月13日,在集团成立7周年之际,一个好消息再次传来:厦门获“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第一名,这已经是该奖项连续两年花落厦门。

“这项评测,针对成本、时效、监管环境、商事服务、信息化及无纸化、其他配套6个一级指标,以及21个二级指标开展评定,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的参与度很高,”该负责人说,比如,该集团参与的集装箱货物提货单及设备交接单电子化、港口物流单证纸化、推出集装箱“卸船直提”“抵港直装”作业模式,都拿到了高分。

绿色智慧,归根结底,目的是“提质降本增效”,这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也意味着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对服务提升的无止境——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助力建设“两高两化”城市,这艘巨轮志在万里。

【声音】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吴岩松:

助力实现

大港梦强港梦

借国家“十三五”东风,集团发展可谓波澜壮阔——无论是从党的建设、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市场突破,还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当前,集团已启动新一轮即第二轮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五年前,我们第一次启动这项工作,让人欣喜的是,今天,我们踏踏实实地完成了既定发展目标,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新规划、新高度,我们将以国家战略规划为引领,为接下来的五年谋篇布局。

在具体实施方面,集团将持续融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绿色智慧转型,助力厦门港在2025年实现年吞吐量1400万标箱的目标。

一个世界一流强港,也必定是一个大港。集团将紧跟时代潮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战略方针部署,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乘势而上,争先进位,为国家、区域、城市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助力实现厦门港的大港梦、强港梦。(厦门日报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 王晓真 赖艺玲)

来源:厦门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4-30 11:24 , Processed in 0.0386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