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何以成为新消费符号? 小咖啡能撬动多大市场? 观察这20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的千亿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往往高产值、高附加值。而一杯咖啡的定价,大多只有十余元。 “别小看这个新消费符号。”厦门大学品牌与广告研究中心主任黄合水说,“随着全球化进入新时代,产业竞争的秩序正在重塑,千亿产业集群的赛道将更多元,细分出特色领域。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这些地方小吃裂变出数百亿元的大产业,都是很好的例证。” 事实上,中国咖啡市场的蓬勃态势,已引起全球关注。 2023年中国咖啡品牌在全球的门店数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品牌咖啡店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世界咖啡门户”所属的Allegra集团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杨直言:“中国已迅速成为全球咖啡行业的强国。” 汪洋蓝海背后,厦门被认为是极具产业潜力的城市。饿了么平台曾发布《中国咖啡产业白皮书》,显示厦门咖啡消费人群占比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杭州、北京。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厦门是全国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众多知名咖啡企业将厦门作为“开疆拓土”的重要一站,国际咖啡大牌纷纷将首店落子厦门。 2011年,厦门鹭江道星巴克开业,成为当时全国面积最大的星巴克门店;2018年,瑞幸咖啡将总部落在厦门,并迅速成长为门店数量全国第一的连锁咖啡品牌;2024年,意大利潮牌Golden Goose将中国第二家“Younique Caffe”落户厦门;创立于1892年的德国厨房品牌博德宝,跨界将华南首家博德宝咖啡开在厦门……截至今年3月,全国咖啡门店最多的三大品牌均在厦门遍地开花,瑞幸咖啡已在厦布局超200家门店,库迪咖啡超120家,星巴克89家。 2024年,厦门咖啡豆进口量同比增长49.72%,是2022年的6.8倍,旺盛需求带动产业呈井喷式发展。目前,厦门在咖啡产业赛道上已抢占先机,形成“生豆贸易—烘焙加工—器具制造—市场销售—品牌连锁”的全链条闭环布局。 “厦门的‘咖味’值得更醇。”黄合水认为,“深厚的咖啡文化、高密度的门店、走向全球的品牌、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都是厦门咖啡产业跨越发展的底气。” “同题竞赛”,厦门何以突围? 城市间的“同题竞赛”已开启。具有先行优势的厦门,也将咖啡列入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图谱编制,按图索骥,强化项目招商落地。 一座城市能否培育出千亿产业集群,和经济基础、产业规模、人口基数、政策环境、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 漫步厦门街头,既有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咖啡巨头总部,也有守着虹吸壶二三十年的社区老店,还有工业区轰鸣作响的咖啡工厂,咖啡香气氤氲。 “海纳百川的厦门,咖啡文化深厚,这对于产业发展是无形资产。”厦门市烘焙与咖啡协会会长曾华山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厦门去咖啡厅是流行的雅事,在鼓浪屿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社区,各国人士更是常聚咖啡馆。据《厦门指南》《厦门工商业大观》记载,有的饭店兼设咖啡座,有的滑冰场附设咖啡座,有的咖啡馆还有京剧、南乐表演,歌舞助兴,特聘京沪名伶、名票。 “城市经济的稳步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带动大众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促进产业发展。”曾华山说。 D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全市经济总量连跨6个千亿台阶,从2012年的2922.09亿元增至2024年的8589.01亿元。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四大支柱产业集群2023年总规模超2万亿元。2024年末厦门常住人口535万人,人口增幅居福建首位。 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的硬核支撑,展示了城市经济的韧性,直接体现在对产业的促进上——即使在全球咖啡市场调整的2024年,厦门咖啡市场依旧活力十足。据GeoQ DATA监测,厦门在全国连锁咖啡门店开店数最多城市中榜上有名,2024年新增知名品牌连锁门店255家;18个连锁品牌在厦闭店率仅7%,与上海持平,是业内普遍认为的较低闭店率。 “产业发展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相伴相生。比如金融服务可以成为咖啡产业链的‘造血剂’,现代物流能让产业的主干和末梢通达更远方。”厦门市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林雄彪说,厦门所构建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业已形成的千亿产业集群,都将为咖啡这个新赛道上的产业赋能。 林雄彪认为,要以系统思维“攥指成拳”,以高水平的政策协同推动产业协同,加速产业集群间的链接和耦合,同生共长,这至关重要。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既要打造‘参天大树群’,也要繁育‘产业雨林带’。”曾华山认为,厦门要进一步锻造长板,强化人才培养,持续做大做强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将产业优势从链主传导到链条再到集群,让产业链更强更稳。 补齐短板,厦门如何发力? 近期,全球咖啡期货市场掀起波澜——咖啡豆价格涨幅已远超黄金。疯狂涨价的背后,是巴西等全球主要咖啡豆产区,因恶劣天气影响大幅减产。 中国咖啡种植起步较晚,咖啡豆的进口依存度高达60%,厦门企业建发股份是目前国内头部的生豆进口商。建发股份子公司建发生活资材的咖啡业务采购负责人吴雅雯说:“面对国外咖啡豆价格暴涨、货源不稳的局势,我们加大了‘全球寻豆’的力度和范围,依托全球供应链布局和专业优势,为国内中下游企业提供优质稳定货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产业链上游,厦门在咖啡种业培育领域大有可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厦门百利种苗创始人康英德说,种业是厦门的优势产业,不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厦门可建立咖啡种质繁育基地,系统化开展选种育种,培育出能更好抵御气候变化的咖啡良种,补齐产业链上游的短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评价厦门在供应链领域的地位“几乎是‘扫平天下’的”。李翔建议,充分发挥厦门全球供应链优势,用好金砖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咖啡豆交易分拨中心,来自全球的咖啡豆在此汇集后,分拨往全国各地,并辐射日韩、东南亚等区域。 “厦门正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11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港口排第13位,这些都是建设咖啡豆交易分拨中心的有利条件。”建发股份子公司建发轻工咖啡团队负责人郭凯琪说。 “厦门有条件成为全球咖啡产业的核心枢纽之一。”戴德梁行福建区域业务拓展服务部助理董事、咖啡发烧友曾文健建议,“厦门可打造集交易、加工、消费、展会、出海于一体的总部经济平台,吸引更多咖啡总部、基地、出海中心落地厦门,形成总部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