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264|回复: 8

“诗歌永远和鼓浪屿在一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十一届鼓浪屿诗会昨启幕,王蒙再诵《青春万岁》,他说:
“诗歌永远和鼓浪屿在一起”






王蒙夫妇同台诵读。(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晓珍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4-2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大利诗人罗伯托·奇门蒂(左)和意大利翻译家埃琳娜·莫纳尔多献上诗歌朗诵。(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光峰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4-2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昌永献唱。(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晓珍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4-2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斯维特拉娜·格里戈里耶娃·索托(右)和女儿克里斯蒂娜·阿尔希波娃合影。
 楼主| 发表于 2025-4-2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组文/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婧媛 俞杰 通讯员 罗芳菲 实习生 廖璐颖 叶桑宇 苏佳妮

  琴岛悠悠,诗韵长流,群贤毕至,诗意盎然。昨晚鼓浪屿八卦楼,第十一届鼓浪屿诗会开幕音乐会如约启幕,诗从海上来的浪漫篇章正式开启。

  4月26日至5月2日,琴岛鼓浪屿处处飘散着诗意的芬芳,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王蒙,著名诗人舒婷、臧棣等诗坛翘楚,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的诗人代表,与广大诗歌爱好者共赴一场诗意之约,共享诗歌文化盛宴,共叙诗和远方情怀。
 楼主| 发表于 2025-4-2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开幕音乐会现场,王蒙再读《青春万岁》致敬岁月,引起全场观众共鸣。他深情地说道:“能够有机会参加鼓浪屿的诗会,我觉得非常高兴,也受到鼓舞,鼓浪屿在为诗情画意作证,鼓浪屿在为人生的美好作证,诗歌永远和鼓浪屿在一起。”

  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钢琴声,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深情献唱《玫瑰三愿》《钗头凤》《魔力》《我不再爱你》等多首经典歌曲,他用磁性嗓音与浑厚音色,让观众在歌声里感受诗与远方,重温镌刻在时光里的情怀。

  节目《鼓浪拾韵》将诗朗诵、鼓声、乐声、歌声融为一体,让现场观众沉醉于诗意世界,也点亮了文脉传承之光。《鹭语心潮》《诗抒青春》《瀚海阑干》《童声节韵》等精彩节目在开幕音乐会上轮番上演。

  远道而来的外国诗人也倾情献艺,与现场观众共同沉浸在诗歌的魅力之中。

  俄罗斯诗人斯维特拉娜·格里戈里耶娃·索托(Svetlana Grigorieva Soto)和克里斯蒂娜·阿尔希波娃(Kristina Arkhipova)朗诵原创诗歌《致厦门》;意大利诗人罗伯托·奇门蒂(Roberto Chimenti)和意大利翻译家埃琳娜·莫纳尔多(Elena Monaldo)献上了诗歌朗诵《Stella Marina——海星》,获得了现场观众的喜爱和阵阵掌声。

  

  主题沙龙音乐会好戏连台

  诗会期间,中外诗人们将以诗歌为媒介,齐聚“共叙诗光——国际诗歌交流分享会”,出席“诗与真——从谢冕寄语青年诗人‘要天真,要纯粹’谈起”等多场主题沙龙,共同鉴赏彼此的创作,分享诗歌创作背后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

  “和诗与歌——琴岛音乐会”也将好戏连台,国际知名音乐家在鼓浪屿音乐厅、管风琴艺术中心,举办管风琴演奏、歌剧表演、手风琴独奏、钢琴独奏等演出,为市民游客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指导,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主办,厦门日报社承办。

  

  镜头

  

  廖昌永献唱 观众听不够

  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钢琴声,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用感染力十足的醇厚嗓音,深情献唱《玫瑰三愿》《钗头凤》《魔力》《我不再爱你》等多首中外艺术歌曲,讲述爱与土地、历史与心灵的故事。

  一首首经典曲目余音缭绕,令现场观众意犹未尽。于是,在观众持续的雷鸣般掌声中,廖昌永返场献唱,磁性嗓音与浑厚音色再一次响彻琴岛。

  “很激动,终于见到偶像了,而且同台演出。虽然不是同一个节目,但还是相当兴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演员李壮壮的喜悦溢于言表。他是声乐专业毕业,还在学校读书时,就经常观看廖昌永老师的演出视频进行学习。

  现场,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家住湖里区的张燕萍刚出差回来,就直奔鼓浪屿。她说:“我是廖昌永老师的‘老粉’了,他是我心中的传奇,今天所有的曲目我都用手机录下来了,要好好珍藏起来。”

  

  诵读中有戏 品历史雅韵

  柔和的暖黄色灯光洒在舞台上,厦门大学王虹教授深情朗诵诗作《采莲曲》,同台的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苏燕蓉等表演者身着精美戏服,在光影之间舞步蹁跹、水袖如波,以细腻的表演生动演绎着采莲的故事。

  昨晚,节目《浮香咏莲》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表演融合了诗歌《采莲曲》朗诵与歌仔戏,让古韵与光影交织,仿佛带大家穿越时空,置身于古时的莲花池畔。

  让现场观众回味无穷的节目还有音诗舞《瀚海阑干》,来自新疆吉木萨尔县的演员们用浓郁的民族风舞蹈,再现边塞中军置酒、胡琴琵琶的送别场景。

  “太震撼了,我们如同穿越时空,走进盛唐的边塞风光。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精彩的演出,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鼓浪屿居民林阿姨说。

  在音乐会现场,诗歌与非遗技艺撞了个满怀。观众参与了“诗句拓印坊”活动,挑选喜欢的诗句,用传统雕版印刷或手拓技艺,将诗句拓印于宣纸或书签上,带走专属的诗意纪念。市民还体验非遗漆扇制作工艺,创作融合书法诗句的漆扇作品。

  

  俄罗斯诗人组团“打卡”鼓浪屿诗会

  万里奔赴 一腔诗情付琴岛
 楼主| 发表于 2025-4-28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道衡 叶子申

  图/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立新

  一首好诗可以成就一方胜景,一方胜景就是一首好诗。昨日受邀参加第十一届鼓浪屿诗会的三十多位中外诗人参加诗歌创作采风行活动,一同走进厦门大学、鼓浪屿,领略厦门美景,沉浸式感受鼓浪屿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积蓄创作素材,碰撞诗歌灵感。



  表白厦大

  首见厦大真容 圆了多年梦想

  在厦门大学,采风团一行穿梭于建南楼群、校史馆和文学馆之间,在历史与文学的交融中,领略这所百年学府的独特魅力。建南楼群以其恢宏大气的建筑风格,瞬间抓住了诗人们的目光。他们不时停下脚步,用镜头定格眼前美景。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首次踏入厦大,难掩激动地向记者表示,早在学生时代,厦大就是他的“梦中情校”。如今,终于得见其“真容”,也算圆了多年的梦想。

  “厦大实在太美了!不仅毗邻大海,还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生态环境更是绝佳,我非常喜欢。”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的哥伦比亚诗人、艺术家李戈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毫不掩饰对厦大的喜爱。他期待未来能有机会常驻厦门,在此生活、创作,汲取更多灵感。

  “厦门大学的建筑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厦大的文学馆就像一座宝库,让我领略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西班牙诗人骆纪感慨道,他希望未来能多次造访厦门和厦门大学,深入探寻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本次诗会期间,他就用西班牙语为厦门创作了诗歌。“当然,还需要修改,不是最终版本。”骆纪说。



  点赞鼓浪屿

  感受中西融合 创作灵感泉涌

  徜徉在鼓浪屿的街巷中,充满岁月气息的老别墅,给了诗人们一个个惊喜,让大家深深感受到这座“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独特魅力。位于福建路32号的黄荣远堂就是其中典型DB。历经百年风吹雨打,黄荣远堂已被活化利用,成为我国首个GJ级综合性唱片博物馆。这让诗人们称赞不已:“环境这么好,作诗当真要思如泉涌了。”

  李戈则被黄荣远堂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吸引,“这栋建筑很有特色。虽然我的西班牙语更好,但是我想,如果为黄荣远堂写诗的话,我会用中文去写,这样更能展现这座百年建筑的美。”

  相较于许多大型博物馆,位于鼓浪屿鼓新路80号的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虽规模不大,却独具特色,展陈精致。该馆前身为“救世医院和护士学校旧址”,为鼓浪屿53处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之一,经修缮活化利用后,不改变建筑原貌,而是围绕建筑本身设计展陈。作为一座主要展示故宫馆藏外国文物的中小型博物馆,该馆填补了我国没有外国文物馆的空白。

  “很惊喜,我在中国北京生活多年,参观过故宫很多次,没想到能在鼓浪屿看到故宫馆藏文物,尤其是其中精美的钟表,很多融合中西方风格,非常的美丽。”俄罗斯诗人伊琳娜竖起了大拇指。

  本次采风团最后一站是鼓浪屿钢琴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内,集中展示100多架世界名琴,包含稀世名贵的鎏金钢琴、为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的游艇精心打造的艺术型钢琴、专门为拿破仑三世寝宫定做的皇室用琴、古老的手摇钢琴、脚踏自动演奏钢琴等。边听边看,《诗刊》社副主编、《中华辞赋》杂志社社长王冰收获颇丰。“在采风活动中,我感受到了鼓浪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王冰说,“回去后我要将在这里的所看、所思好好沉淀,将这座城市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用诗句表达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蒙在厦大妙语连珠谈“永远的文学青年”

  “皎洁”一句话 如闪电般击中心灵

  文/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叶子申

  图/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晓珍

  昨天,厦门大学科艺中心内,91岁的“人民艺术家”王蒙身着浅灰色外套,在如海浪般汹涌的掌声中缓步登台。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却丝毫未减他眼中的光芒。当他扶正话筒,以中气十足的语调说出“文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文学使世界更加亲近和美好”时,台下数百双年轻的眼睛瞬间被点亮。这场名为“永远的文学青年”的座谈会,就此拉开了深度畅聊文学的大幕。



  作品“孕育”

  “文学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来检验”

  “我第一次知道月亮可以被命名为‘皎洁’。”王蒙回溯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本《小学生模范作文选》中,《秋夜》篇的那句“皎洁的月儿升上了天空”如闪电般击中了他,让混沌的生活彰显出诗意。

  这种对文字的敏锐感知,如同种子深深埋入他的心底,也开启了他文学创作的漫长历程。1953年,年轻的王蒙怀着满腔热情,动笔创作《青春万岁》,直到1979年出版,间隔整整26年。《这边风景》的创作与出版更是跨越了40年的时光长河。而《从前的初恋》的原稿写于1956年,直到2021年前后才得以发表。

  这些作品的漫长“孕育”过程,见证了王蒙对文学的执着与坚持。时间的沉淀不仅没有消磨它们的魅力,反而使其愈发闪耀。正如王蒙所说,文学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来检验,真正的经典终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光芒。

  创作困惑

  “文学创作就像一把双刃剑”

  谈及文学创作的动力与代价,王蒙引用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因为我别的什么事都没干成”的幽默回答,并解读出了别样深意。在他看来,“与其说作家是因为其他事没干成而选择写作,不如说是写作的魅力深深吸引、完全控制了作家,让他们甘愿为之全身心投入,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他还以英国作家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高更痴迷艺术的故事,生动地向师生们阐述:“当作家、喜好文学是要付出代价的。世界上一切的好事、快乐、所得,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王蒙认为,文学创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创作者沉浸在无尽的精神愉悦中,感受到灵魂的共鸣与升华,又可能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种种困境。但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学青年前赴后继。

  文学魅力

  “懂得了文学才能更懂得生活”

  “文学的魅力来自生活,文学和生活很大程度上是重构的。懂得了文学才能更懂得生活,你懂得了文学,你才能更爱生活。”王蒙以鲁迅笔下的阿Q向吴妈求爱为例,风趣地对比文学修养带来的不同效果,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文学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王蒙将人生与文学创作归纳为四个层次:首先,要努力生活,满足生命的基本需求,在奋斗中坚守道德底线,不做坏事,不违反法律;其次,要学会记住生活,通过记忆产生怀念、总结与反省,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再者,要有与他人分享生活的能力,将记忆进行加工与倾诉,让个人的经历成为他人的精神财富;最后,要有想象和虚构的能力,让现实文学化,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艺术世界。

  在座谈会的尾声,王蒙分享了他钟爱的中国传统俗语。曹操与关羽在华容道的对话,因“别来无恙”这四个字而饱含情感。而“涓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典故,更是让王蒙感动不已。这两句俗语集中展现了中国语言精深透辟、字字珠玑的独特魅力。



  点击

  寄语文学青年

  文学热情应把握分寸

  活动现场,王蒙与师生、中外诗人的互动环节精彩纷呈。当有学生问到缺乏生活阅历该如何写作小说时,王蒙以鲁迅、冰心、张恨水、金庸等作家为例,指出文学创作形式多样,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他鼓励年轻创作者发挥自身优势,“即使生活经验有限,也能凭借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面对俄罗斯诗人伊琳娜关于作品国外翻译情况及想法的提问,王蒙坦言自己的作品已被翻译到30多个GJ,“但销量远不如莫言”。他幽默地调侃自己的心态:“自己内心偷着乐,洋洋得意,但是在这里得表现出谦虚。”

  而当被学生问及真正的文学青年应是什么样时,王蒙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喜爱文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健康,身体要健康,心灵要健康,精神要健康。”他强调文学热情应把握分寸,不要因文学而违反校规和法律,要在追求文学梦想的道路上,保持理性与清醒。

 楼主| 发表于 2025-4-2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楼风琴博物馆Wurlitzer剧院管风琴修复完成,将于五一起对外开放

  百年古琴 奏响新声

  本报讯(文/图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黄昕悦)历经两年半时光,鼓浪屿八卦楼风琴博物馆内的Wurlitzer剧院管风琴日前完成修复,在鼓浪屿诗会期间迎来首演。27日和28日,八卦楼剧院管风琴首演庆典——八卦楼风琴博物馆Wurlitzer剧院管风琴“声影首航”-斯科特·哈里森独奏音乐会在八卦楼剧院管风琴演奏厅举办。

  这座承载着百年音乐记忆的乐器向公众揭开了神秘面纱,为市民游客带来独特视听体验。演奏家斯科特·哈里森(Scott Harrison)自1986年以来,积极参与剧院风琴的保护和推广。他还曾担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摩拉宾市“城市管风琴家”,目前发行了四张专辑。

  音乐会演奏曲目精彩纷呈,不仅有《歌剧魅影》《音乐之声》等经典音乐选段,还为默片《自由》现场伴奏,重现1929年无声喜剧电影的欢乐氛围,打击乐、门铃、船笛等音效齐上阵。现场还有剧院管风琴经典选曲及即兴演奏,充分展现Wurlitzer剧院管风琴丰富的音色与表现力。

  此次修复工作不仅恢复琴的功能,还为这架百年老琴植入自动演奏系统,让观众在没有演奏家的情况下也能听到琴的声音。昨晚的音乐会还奏响《鼓浪屿之波》,吸引众多音乐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共同见证这架百年乐器的新生。

  鼓浪屿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台Wurlitzer剧院管风琴最初专为澳大利亚悉尼达令赫斯特的国王十字剧院建造,此后历经多次转售,2002年经过翻新,2012年被胡友义先生购得并赠予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现为鼓浪屿八卦楼风琴博物馆)。

  据悉,修复后的Wurlitzer剧院管风琴设于八卦楼二楼的剧院管风琴展厅,将于5月1日起正式对游客开放,每天上午10时、下午3时各安排一场演奏。演奏时,现场将通过视频片段投屏与管风琴演奏配合,当空灵的和声响起,默片画面同步呈现,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见证默片重新焕发生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51La

GMT+8, 2025-5-1 06:32 , Processed in 0.0430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