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487|回复: 4

2023年度GJ科学技术奖揭晓 福州4项厦门7项科研成果获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福州新闻网,24日,全国科技大会、GJ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记者了解到,与福州相关的多项成果获得2023年度GJ科学技术奖。


2023年度GJ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与福州相关的获奖项目4项成果,包括: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吴明红参与完成的“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GJ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为第二完成单位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GJ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福州大学王心晨教授主持完成的“氮化碳光催化”项目,获GJ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福州大学宋秋玲教授参与完成的“双金属有机试剂的发现与发展”项目,获GJ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据悉,GJ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记者 梁凯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796191649354263&wfr=spider&for=pc

厦门7项科研成果荣获GJ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近年来,GJ科学技术奖奖励制度的改革,对获奖项目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创新度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我市科技成果获奖来之不易。


GJ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指引下,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创新与GJ所需紧密结合,勇攀科技高峰,推动了我市一批DBGJ水平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其中既有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又有面向产业和民生需求的应用技术成果,对参与GJ科技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发表于 2024-6-25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真正的第一完成单位只有福州大学王心晨教授主持完成的“氮化碳光催化”项目,获GJ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他都是参与,意义不大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获奖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环境中耐药基因的形成和扩散机制”、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牵头完成的“复杂海岸环境沙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分别荣获GJ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GJ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参与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GJ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此外,华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安捷利美维电子(厦门)有限责任公司也分别作为合作单位荣获GJ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坚持在中国土地上做科研,为全球微生物耐药防控提供“中国方案”
昨日,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学术所长、生态环境学家朱永官院士领衔的“环境中耐药基因的形成和扩散机制”项目荣获GJ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坐落于集美区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
该项目在“耐药基因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存留、传播和扩散”这一前沿问题上,围绕集约化养殖业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两个热点,系统研究了耐药基因的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及其传播扩散的主要驱动因子,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
20世纪90年代,朱永官到国外深造。2002年1月,他放弃优越条件决定回国工作。“个人的成长要融入GJ的命运、GJ的发展中,永远怀有家国情怀,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依靠这样的奉献精神和理想信念,朱永官始终坚持在中国的土地上做科研。
他长期开展环境土壤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成果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GJ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获得2022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等。朱永官甚至曾凭借《食物变迁记》一文,获得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是获奖者中唯一一位科学家,被誉为“科学界里懂写作、美食界里懂科研、文学界里懂做菜的人”。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而环境在耐药基因的发展、传播和蔓延中起到重要作用。朱永官团队注意到,环境是耐药基因包括多种新型耐药基因的储存库,人类活动包括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和排放、动物养殖业的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促进了耐药基因的扩散。另外,耐药基因可伴随耐药细菌在人、动物、环境之间迁移和传播。
“环境中耐药基因已成为一类新型微生物污染物。”朱永官说,为此,项目团队开始了长期的研究和攻关,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全球微生物耐药防控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培养了一支跨专业、跨学科、国际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据介绍,此次获奖项目揭示了集约化养殖可导致养殖场及周边环境耐药基因富集。研究结果明确了动物养殖业是环境中耐药基因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度的抗生素使用可引起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富集,抗生素残留和耐药基因可通过动物粪便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获奖项目还探明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耐药基因污染特征及其排放途径,并阐释了我国河口湿地耐药基因的污染特征和驱动机制。这些创新成果为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遏制耐药性的蔓延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数据支撑。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奋战海滩修复科研前线,让海滩修复技术从厦门走向全国
昨日,“复杂海岸环境沙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蔡锋及其团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GJ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一项目形成了从沙滩保护修复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工程应用推广的系统性原创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沙滩修复综合技术空白,推动我国海岸保护理念的转变和海岸防护技术的进步,还推广到“一带一路”共建GJ。
“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砂质海岸侵蚀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海洋三所所长蔡锋介绍,我国半数以上沙滩持续侵蚀退化,岸线曲折、动力环境多变、人工岸线占比高,在这种复杂环境下的沙滩保护修复,遇到的挑战更大。
为此,海洋三所牵头,联合河海大学、中国海洋大学、GJ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历经二十余年科研攻关,形成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引领了国际强潮沙滩侵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的创新发展,成功填补了我国沙滩修复综合技术空白。
这些技术成果源于“厦门实践”。作为福建厦门人,蔡锋深耕海滩资源保护修复近三十年,把厦门作为我国海滩养护技术的研发基地。他带领团队,让海滩修复技术从厦门走向全国,在沿海各省(自治区)的滨海城市近百项海滩修复养护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我国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从野外获取第一手资料是海滩研究的最重要手段。项目第四完成人、海洋三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主任戚洪帅清楚地记得,为摸清华南砂质海岸的动力地貌特征,蔡锋带领团队走遍华南各省,抓住每一次台风来临的研究机遇,“台风到哪里,调查研究就跟到哪里。”
这几年来,“莫兰蒂”“天鸽”“山竹”等台风袭击厦门、珠海等城市,蔡锋团队开展的海滩养护工程在台风期间发挥了极佳的海岸防护作用,在经历狂风暴浪后依然安好。
正因为心系每一片海滩,蔡锋团队在项目攻坚的二十余年间,长期奋战在海滩动力地貌和海滩修复的科研前线。不懈钻研攻坚取得的成果包括:实现强潮沙滩动力地貌过程的理论突破;自主研发了多要素非线性沙滩动力地貌演变数值模拟系统,攻克了多维度、全周期沙滩演变及工程响应模拟难题;发明生态友好型的沙滩修复结构、维持系统平衡的泥沙精准调控技术和基于自然的适应性沙滩修复技术,突破了传统沙滩修复技术的动力环境局限等。
厦门观音山海滩、浙江温州洞头海滩先后获评全国“优秀海洋工程”,珠海香炉湾海滩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奖项,背后均是项目团队的杰作。
项目团队在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尤其注重海滩修复技术创新和实践。项目构建了我国沙滩保护修复技术体系,编制了4部行业标准和3部团体标准,出版《中国海滩养护技术手册》等10部专著,推动了我国海滩修复技术的标准化,实现了我国沙滩修复技术跨越。
发表于 2024-6-25 20: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G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9-13 23:23 , Processed in 0.0474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