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晋江市东石镇沿着兴东路一直向南,尽头是南翼晋江国际芯创港项目的建设工地,项目由中建四局承建,部分厂房已经完成正负零。官方介绍,项目春节期间没有停工,仍有上百名工人施工。 南翼晋江国际芯创港是泉州南翼GJ高新区晋江区域的核心项目之一,由几栋临时玻璃建筑组成的招商中心位于工地旁边,门前立着一块巨幅白色展板,上面用红色字体写着“再造一个晋江”。 “再造一个晋江”战略始于2023年,基于泉州南翼GJ高新区晋江区域产业规划愿景,从物理空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等多个方面入手,计划到2035年“再造一个晋江”。 2023年晋江的GDP是3300亿元,“但这个规模是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我们希望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构成的新生产力,再创一个3000亿级的经济体量。”泉州南翼GJ高新区建设指挥部晋江分指挥部一位GY向经济观察网解释。 “再造一个晋江” 从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到安海镇不到20公里路程,沿途所至之处,各类园区和厂房绵延不断。作为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无论是在县域经济版图还是民营经济领域,晋江市都占有重要的一席。 作为泉州市代管的县级市,晋江用福建省1/20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1/16的经济总量,诞生了安踏、恒安、七匹狼、柒牌、劲霸、九牧王、久久、利郎等一批品牌。从1998年恒安国际上市至今,晋江在境内外的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1家。 泉州南翼GJ高新区晋江区域主要涉及安海、内坑、东石、英林和金井等5个镇,占晋江陆地面积、总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4%、29%和38.4%。区域定位为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新产业新赛道引领区。 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主要以一体开发为动能,发挥区位优势,探索两岸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融合发展新路径,实现厦门、泉州和金门产业、要素、空间和功能全面协同。 新产业新赛道则以新兴产业为引领,立足高科技新赛道,培育集成电路、核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产业,打造“芯动能、核引擎”特色产业IP,建设形成高端创新资源汇集、高成长企业加速涌现的产业聚集高地。 “再造一个晋江”战略分三个阶段。 第一,到2025年,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产业体系和发展图谱初步明确,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值达到2900亿元,招商签约总额1000亿元以上,形成4—5个百亿级新赛道。 第二,到2028年,建成“一港三谷”科创社区、三大示范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800亿元,培育出2—3个五百亿级规模新赛道。 第三,到2035年全面实现“再造一个晋江”目标,建成开放协同、三生(生态、生活和生产)融合、创新汇聚和全国引领的示范区。 晋江市ZF发布的资料显示,2023年晋江区域累计实施165个项目,完成投资155亿元;签约招商项目55个,总投资442亿元。 1月底,晋江SW、市ZF和长城战略咨询联合主办了泉州南翼GJ高新区首届场景创新大会,共同发布了南翼GJ高新区晋江区域场景机会,发展新经济成为实现再造一个晋江的最大机遇。 如何实现 多个晋江官方人士描述,“再造一个晋江”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是物理空间方面,对内坑、安海、东石、英林和金井等5个镇的低效用地进行盘活和提升,形成“一带”“一圈”“两中心”和“五组团”空间布局。 “一带”即创新产业带,在5个镇形成一条创新产业带;“一圈”为场站港融合圈,即利用高铁站、机场和港口形成融合发展示范区;“两中心”是以东石镇为核心的高新产业中心和以金井镇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中心;“五组团”即五大产业。 五大产业在空间布局上,从北向南依次为新一代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核技术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兴服务业。目前已经形成6大园区,分别为内坑品牌工业城中小企业微工业园、安海装备制造业基地、东石数字健康园和集成电路产业园、英林服装贸易园、金井装备制造业基地。 上述晋江分指挥部GY介绍,晋江传统产业主要位于城区或一个镇,综合空间利用率相对较低,通过对地理空间重新规划和布局,为“再造一个晋江”战略的实施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方面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晋江在传统产业领域有深厚的产业基础,无论是恒安的纸品、安踏的服装,还是久久的食品,这些民营经济支撑起晋江作为中国百强县第三名的核心力量。 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改造,不仅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同时也能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进而提升传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不仅可以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延伸出相关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目前已经有华为等一大批针对数字化的企业落地晋江,进一步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是打造新产业新赛道,居于首位的是集成电路,主要包括设备及零部件、关键材料、智能终端和高性能芯片。目前已经落地的项目包括中科先见IBT生物智能芯片融合创新产业化、嘉合劲威内存模组制造基地等项目。 第二大引领产业为核技术应用,包括核医疗、核能应用和核探测等方面,目前已经有医用精准靶向同位素项目、睿斯科肿瘤先进粒子治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及总部项目先后落地,两个项目总投资67亿元。 新一代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主要面对融合发展,一方面针对纺织、鞋服和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规模化升级需要,重点发展数字纺织、智能穿戴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依托传统产优势引入高端智能机器人产业。 新兴服务业主要聚焦保税物流、城市配送、港口运营、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更多是基于城市经济产业发展及民生等方面需要,匹配相应的服务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