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福建地铁圈 于 2023-10-23 10:14 编辑
全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晋江经验”诞生地泉州,近年可谓大招连发。 在今年7月ZY出台“民营经济31条”之前,泉州便设重金奖励入选全国500强、全省100强的龙头民企;8月火速跟进顶层决策,再次提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10月再度升级,豪掷千万奖励入选泉州100强的民营企业。 豪掷千万奖励民企,是泉州的诚意,也是一次自救。这背后,是泉州龙头企业不振、痛失全省经济冠军宝座、罕见陷入经济负增长的尴尬现状。 -01- 突破万亿 泉州是靠民营经济起家的。它能够连续22年位居福建“经济第一城”,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在改革开放之初,泉州还只是福建的中游城市,经济总量不仅低于省会福州,也不及漳州、三明和南平。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开始承接外来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彼时,掌握世界80%以上品牌鞋生产和贸易的囼蛙鞋业正在寻找成本更低的着陆点,隔海相望的泉州因此受益。 从最初为国际大牌运动鞋做贴牌代工,到后来成功开展“造牌运动”,以晋江为DB的泉州在纺织鞋服领域大放异彩。安踏、特步、361度、匹克、乔丹、鸿星尔克、贵人鸟、柒牌、劲霸、七匹狼等众多知名品牌在这里崛起,泉州也迈上发展快车道。 1999年-2020年,泉州经济总量稳居福建之首。全市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自2017年起稳居全国前十。 
泉州经济飞速发展,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经济之于全国的贡献,有个著名的“56789”理论——税收贡献超50%,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超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比超70%,城镇就业超80%,企业数量占比超90%。 放之泉州,民营经济的作用可以达到“88999”——贡献了80%以上税收、8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研发创新、9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企业数量。民营经济于泉州,可谓举足轻重。 2022年,泉州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占GDP比重高达83%。论民营经济规模,泉州排得上全国前列;论民营经济占比,泉州更是远高于60%的全国均值,在万亿城市中居首。虽然整体实力与全国“民营经济第一城”略有差距,但泉州绝对是福建“民营经济第一城”。
-02- 大而不强 只是,泉州赖以生存的民营经济,近年却面临种种困境,屡屡被质疑“大而不强”。 泉州民营经济体量虽大,却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新兴产业增量不足。以2021年数据来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6016个,其中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石油化工等传统、重化产业企业总量占了87%,高新技术产业仅占13%。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20年才将将突破20%。 泉州的主要工业产品,也基本来自传统制造业领域,中低端产品比例过高。数据显示,泉州每年约创造全球20%的运动鞋产量、全国60%的石材进出口量、全国65%的工艺陶瓷出口量、全国20%的糖果产量、全国10%的纺织服装产量……虽然量很大,但技术含量普遍不高。 泉州的龙头民企数量,近年也是明显缩水。以福建省工商联历年公布的全省民企百强榜单来看,首次公布的2018年百强榜中,泉州25家企业上榜,占到全省的1/4。此后泉州上榜企业逐渐缩水,2021年仅有12家企业上榜,较2018年减少了一半以上。2023年有所回升,共有17家企业上榜,但仍较2018年缩水了1/3。 
泉州的龙头民企实力,也相对一般。以2023年上榜的17家民企来看,基本都分布在纺织鞋服、食品饮料、建材家居、纸业印刷等领域。泉州上榜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三,低于厦门和福州,占全省的17%;营业收入总额却居第四,低于福州、宁德、厦门,占比仅有12.7%。作为福建“民营经济第一城”,泉州的实在有些“大而不强”的意味。 此外,在福建还能叫得上号的泉州民企,却很难挤进全国高端局。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福建共有14家企业入围,其中省会福州独占9家,泉州仅有百宏和安踏两家,分列第172位和205位。这个成绩,连全国前30都排不进去。 实际上,传统制造业扛大旗并不是问题,但产业过于集中和单一,且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就容易受到产能过剩、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可替代性相对较强。近年疫情冲击加上产业外溢,泉州可谓首当其冲。 2020年,泉州GDP同比增长2.8%,低于福州和全省,仅比全国大盘略高。2021年,泉州GDP总量被福州反超,从“福建经济第一城”的宝座上退位。今年一季度,泉州罕见陷入负增长,GDP总量和增速都在万亿俱乐部中垫底。上半年增速虽然转正,却仍低于全国大盘。 泉州,亟需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