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269|回复: 5

改革开放时设立的经济特区,为何现在不“特”了?谁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2 17: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断桥寻娘子 于 2023-10-22 17:55 编辑

我国曾经为了吸引外资、促进对外贸易、探索市场经济、加快发展速度,决定在一些沿海城市设立经济特区,给予它们更大的自主权、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这些经济特区成为了中国的窗口和排头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7: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特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和挑战。一方面是原有的优势和特色逐渐消失或弱化,与其他地区的差距缩小或反超。另一方面是遭遇了发展瓶颈和结构性问题。为什么经济特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经济特区不再“特”?又是谁在拖后腿?

制度创新滞后
经济特区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试验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制度创新。经济特区在税收、外汇、土地、金融、贸易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与内地不同的制度安排,为吸引投资、促进贸易、激发活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在开放进入新阶段后,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却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7: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内地地区也开始实行与经济特区相似甚至更优惠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如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这使得经济特区原有的制度优势逐渐消失或弱化,与其他地区竞争力下降。

而且随着国际环境和国内需求的变化,经济特区原有的制度安排也出现了不适应或不足的问题,如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力度不够、外汇管理制度的开放程度不够、土地使用制度的灵活性不够、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性不够等。因此经济特区要想恢复“特”性,就必须加快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以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高经济特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7: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转型困难
经济特区在开放初期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然后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提高了经济效益和质量。然而在开放进入新阶段后,经济特区在产业转型方面却出现了困难和挑战。

经济特区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内部压力,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企业倒闭、工人下岗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经济特区在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方面遇到了阻碍和困境。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7: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流失严重
经济特区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革开放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人才聚集。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人才,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智力支持。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其他地区也开始实行与经济特区相似甚至更优惠的人才政策和制度安排,如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公寓、人才补贴等。这使得经济特区原有的人才优势逐渐消失或弱化,与其他地区人才竞争力下降。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7: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经济特区要想保持“特”性,就必须加强人才流动,积极吸引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提升经济特区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本。

结语
总之,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曾经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为了恢复经济特区的“特”性,必须从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人才流动等方面入手,找准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为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开放提供新的动力和示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9-9 03:55 , Processed in 0.0587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