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福建首家!刚刚成立!关乎厦门这50万人!原创2023-09-13 16:36·厦门日报社
好消息 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权益保障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权益保障中心”) 今天正式成立 
据介绍,权益保障中心由市人社局牵头,市总工会、市司法局协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24个民生服务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建设,是福建省首家多元化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专门机构。
重播
00:13 / 00:1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涵盖哪些群体?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指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发布的快递、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工作任务,按照平台要求提供平台网约服务,并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 主要包括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客车驾驶员、网约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家政服务人员和网络文字音视频制作者等依托互联网为主提供劳动并获取报酬的劳动者。 
看一组数据>> 根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 根据我市各行业部门的最近数据,厦门市登记在职职工总数272.37万人,现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50万人左右,占比约18.36%。 
权益保障中心 提供哪些服务? 今年5月权益保障中心开始试运行,通过新建网上受理系统及线下受理窗口开展劳动者投诉、咨询等服务,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受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权益保障、公共服务办理指引、生活便利查询等一站式服务,5月以来共受理新就业形态案件235件,在全国范围率先建成科学、规范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与公共服务一体化新机制。 在上午前来咨询的劳动者中,饿了么骑手龚保子对中心提供的红十字救护培训内容很感兴趣,表示有时间将参加相关培训。 
今后还将怎么做? 下一步 权益保障中心将持续提升 权益保障服务水平和覆盖面 1、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 一是打造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一体化平台,完善跨部门多元化调解服务机制,在现有引入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会调解工作站的基础上,将有序引入政府部门服务站点、平台企业服务站点等进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案件受理、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权益保障服务。 2、打造专业权威的服务窗口 二是打造专业权威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服务窗口。权益保障中心作为全市各有关部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服务政策举措的归集平台和经办平台,将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能够在一个窗口、线上线下多种路径便捷享受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学历提升、求职招聘、技能提升和心理咨询等公共服务。 3、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 三是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权益保障中心作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家政服务人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收集者、提供者,将与行业管理部门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和深度挖掘,建立行业用工与劳动关系运行情况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监管服务和决策分析,努力实现用工监测、纠纷预防、争议化解、数据分析运用智能化,实现劳动者、平台企业和社会共赢。
除此之外 厦门市在今日也正式推出 “益鹭保” 灵活就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由政府主导,面向全市的灵活就业人员,不区分行业类别,年龄覆盖16—65周岁,采用统一收费及赔付标准。“益鹭保”保费的50%由财政资金予以补贴,可以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的经济负担。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事故造成其人身伤亡的责任。 同时,迎合灵活就业者工作时间不确定的特点,特别设计按日参保、按日计费(0.8元/人/天,补贴后0.4元/人/天),灵活方便。 “益鹭保”可通过“i厦门”、“厦门人社”公众号实现线上投保、出险报案,各区各街(镇)便民服务点收件理赔,为我市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近方便服务。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何无痕 摄影/摄像:林铭鸿 视频编辑:赵博洋(见习生)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