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ABB厦门工业中心:打造低碳制造示范基地 一座占地42.5万平方米的电气产品生产基地,如何实现“低碳制造”? 厦门日报记者 杨进福 摄 在ABB厦门工业中心,一幅由智慧能源点亮的绿色图景正徐徐展开。 这里安装了10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并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接入光伏、储能、配电、暖通空调、照明、充电桩等能源设施,通过各设施的联动,可实现50%电力的清洁能源替代,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34万吨。 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摄 采访中,一个细节引起多位记者的注意:在上班时段,园区根据屋顶光伏的发电情况,灵活调整停车场充电桩功率。这种把储能、充电系统协调起来,综合分析、监测、利用的做法,令不少记者点赞。 在ABB中压开关柜机器人装配自动生产线,记者们齐刷刷将镜头对准三台“手眼协调”、密切配合的机器人。 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摄 据介绍,这条机器人装配线相较传统的生产线减少了30%的人力、30%的占地面积,使交付能力提升了50%。 “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是福建‘四大经济’的组成部分。此次采访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在福建的蓬勃发展。”工人日报要闻部记者陈曦说。 02、海辰储能:以创新技术开拓市场 面对竞争激烈的储能市场,企业如何构建自身发展优势? 在海辰储能,记者们详细了解企业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情况。 厦门日报记者 杨进福 摄 据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介绍,公司聚焦电源侧、输配电和用户侧储能场景提前布局,已开发多款专业化电力储能电池产品,知识产权布局超2500项。技术的积累,加上对市场的洞察,使海辰在储能成本和安全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 厦门日报记者 杨进福 摄 海辰储能一期、二期项目均落地厦门,为什么是厦门? 王鹏程表示,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在龙头项目的引领带动下,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厦门新能源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记得我们刚落地厦门时,储能行业还是一个蓝海市场,但是厦门ZF基于对世界能源结构改变的判断,非常坚定地支持我们。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各级ZF部门高效、优质的服务,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也为海辰的成长增添了助力。”王鹏程的回答,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在厦门采访的企业特点鲜明,都是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DB着未来绿色、低碳、智慧的趋势。企业在厦门深根,不断发展壮大,这也与厦门对未来产业有高瞻远瞩的布局、长期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科技日报记者符晓波说,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采访中,她感受到了厦门ZF和企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