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抓产业 挺起制造业的“脊梁”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去年,“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首次出现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之中,让人为之振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仍把这项工作摆在首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到,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筑牢经济行稳致远、赢得竞争主动的根基。这样表述,正是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战略考虑,不仅是达成眼前的“小目标”,更是谋长远之举。 制造业立市需要增强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广州着力发展的产业项目并非“来者不拒”,而是针对城市的发展特点,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产业技术,以及对产业链最具控制力的核心环节进行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去年,像增芯、广石化升级改造、因湃电池、粤芯三期等一批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产业牵引性好、配套性强,让广州的“制造业立市”更加有底气。 目标宏伟,更有扎实行动。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以上。工业投资1230亿元,增长11%,连续四年稳定在千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968亿元,增长20%。全年新增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全球“灯塔工厂”。 从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到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实力的比拼已经逐渐从体量转向质量。区别于传统制造业,此次报告提及的重点产业坚持创新导向,市场前景好、成长性高。如建设“两城两都两高地”,着力推动“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加快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近地化园区布局建设,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等。 这些强链补链目标,符合广州的城市定位。既是出于自身发展优势选择的产业领域,更是契合当今产业发展大方向,布局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高品质产业空间。为此,广州提出将构建“一核引领、一廊贯通、三区五极、多园支撑”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创新节点能级,带动全域全面起势。与此同时,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产品配套,建设一批典型场景和示范园区。 布局产业链群,塑造产业空间,这关乎广州长期的竞争力。而不断壮大的“制造业军团”将挺起这座超大城市的现代化产业“脊梁”。 拼经济 彰显全力以赴的态势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对于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一线城市而言,在经历了疫情冲击、亟待重振恢复的当下,必须要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大胆闯、全力拼,才能干出一条新路来。 拼经济,牵住“牛鼻子”的关键是重大项目。平均每月超400亿元投资额、安排超800个产业类重大项目、力争一季度开工一百个项目……新年伊始,广州时不我待、快马加鞭,率先亮出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任务书”,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聚集“进”的势能。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到重大制造业项目,再到城市更新改造,广州谋划了今年的投资“战法”,旗帜鲜明地提出营造“天下资本投广州、投资兴业在广州”的生动局面。 乐天智谷 国际智能科技创新谷 乐天智谷是广州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2019年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站。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科韵南路与新滘东路交界处,区域所在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琶洲高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的支点。 园区以人工智能、5G技术、数字经济、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孵化服务和资源协同对接服务,并促进相关产业的资源共享、共融、互生。 “粤港澳青创湾”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青创湾基地)于2018年9月开始在海珠区委统战部、区科工商信局的指导下筹建,由澳门青年领袖周王安先生发起,整合广州、深圳及港澳台地区30多个社团与港澳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及密切协作关系,汇聚了包含宏观经济政策、科技创新服务、智能科技产业、新商业社群运营的各领域的核心优势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