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业是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竞逐最重要的战略抓手。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制造业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展现出强大的免疫力和经济韧性。 “十四五”时期,越来越多城市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造业立市”“制造强市”的提法常见于各地“十四五”规划中,这也成为各大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制造业不强,城市能级难言强大。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今年以来,广州释放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强烈信号,在规划国土等领域陆续出台措施,强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供给。 从增加产业用地,到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M0,再到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等,这一套“组合拳”背后不仅体现了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坚持制造业立市的坚定决心,也折射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些实践逻辑。 科学安排 强化工业用地供给 土地供应是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根基。 3月底,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2022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下称《供应计划》),着重对全市全年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布局和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聚焦,精准高效配置新增产业用地是《供应计划》的重中之重。为此,广州计划安排各类产业用地1035公顷,占计划总量的42%,高于“十三五”时期年均供应量和2021年供应量。 《供应计划》指出,今年的供应用地“聚焦重点”,以推动“双区”建设、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为战略引领,土地供应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用地倾斜,做强城市竞争力和承载力。具体来看,积极支撑“一区三城”科技创新轴及沿江、东南部、西部三大产业带等重点区域和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着重安排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明珠湾起步区、白鹅潭商务区、白云新城等区域商服用地供应;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供应,着重安排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空港经济区起步区等区域工业用地供应。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要发展制造业,必须加大工业投资。”在此前的广州市新闻发布会上,市工信局副局长黄星耀提到,全市工业投资连续三年超千亿元,技改投资连续四年实现正增长,在总量上均创历史新高。 2021年,广州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100.83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809.98亿元,同比增长11.90%,占工业投资的73.6%。市工信局将联合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研究出台更多保障工业用地的政策,加大工业用地供给保障力度,落实全市工业仓储用地420平方公里的目标规模,确保工业产业区块中工业用地占比不低于55%的要求,切实形成“地等项目”的工作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中小微企业用地难问题,《供应计划》专门安排一批单宗5000平方米以下的工业用地,针对成长性高、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精准保障。 凸显重视 满足“专精特新”需求 “专精特新”是指其产品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任一特点的企业,其一项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30%—50%,能影响全球产业链运转。这些企业往往是“一招鲜,吃遍天”的中小企业。 突破瓶颈 更新改造村镇工业园区 国际大都市在再都市化阶段,带动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的回归和品质人群的再聚集,避免了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 工业回城发展空间是瓶颈,这一问题也是中心城区普遍面临的困境,做优做强村镇工业园区的存量成为重大突破口。 针对全市工业园区的现状,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广州市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的土地规划管理若干措施(试行)》(下称《措施》)向社会征求意见。拟对入选的试点项目提供用地指标和规模、提高产业用地配套设施比例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乐天智谷 国际智能科技创新谷 乐天智谷是广州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2019年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站。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科韵南路与新滘东路交界处,区域所在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琶洲高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的支点。 园区以人工智能、5G技术、数字经济、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孵化服务和资源协同对接服务,并促进相关产业的资源共享、共融、互生。 “粤港澳青创湾”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青创湾基地)于2018年9月开始在海珠区委统战部、区科工商信局的指导下筹建,由澳门青年领袖周王安先生发起,整合广州、深圳及港澳台地区30多个社团与港澳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及密切协作关系,汇聚了包含宏观经济政策、科技创新服务、智能科技产业、新商业社群运营的各领域的核心优势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