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广州市海珠区,是一个被珠江前后航道环绕的岛区。要在这90余平方公里的岛区上推动实现空间布局、资源治理、集约发展,任务艰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围绕发展、生态、民生三大主题,重点研究新发展理念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上的落实举措,构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空间布局,谋划自然资源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和有限的资源生态环境条件矛盾突出,加强自然资源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势在必行。目前,基层自然资源治理仍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部分土地利用低效粗放; 二是城乡规划建设仍存在“三重三轻”(重城市、轻农村,重发展、轻保护,重新城、轻老城)现象; 三是自然资源有限,用途管制刚性约束与建设需求矛盾突出; 四是城市职住功能分离,休闲空间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短板。 海珠区土地利用率超七成,土地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较大。既有国企旧厂、批发市场、村工业园等老旧产业业态,也有琶洲高新区渐具规模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既要深化城市更新工作,又要兼顾海珠湿地的生态维育,同时又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低效存量资源集聚、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这考验的正是自然资源部门的“绣花”功夫。我们必须从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的思维定式中摆脱出来,立足资源禀赋特点,体现区域优势特色,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琶洲南区概念城市设计之河涌 围绕“三大主题”,谋划全新发展 落实基层自然资源治理,关键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保等因素,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格局。海珠区运用新发展理念,努力发挥自然资源对促发展、保生态、惠民生的引领保障作用,探索自然资源治理的海珠经验。 (一)锚定发展远景,谋划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转变规划理念 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虽有客观因素,根源在于思想观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应抓好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城市生活便利度、城市生态维育、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等关键环节,着力增强城市承载力,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海珠区牢记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立足区域功能定位,科学规划产业空间,构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空间布局,有效引导产业集聚,支撑高质量发展。东部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重点打造高新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中部的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承担产学研发展和环湿地品质提升两大任务,西部的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旨在推动老城区再升级。 二是明确重点取向 面向“十四五”时期,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现代化区域治理和空间管制模式的重点取向是强化“两性”和“两化”,即具备战略性和约束性,实现精准化和系统化。2015年以来,海珠区瞄准琶洲试验区的区位优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将其建设为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以及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精品。2019年以来,逐步构建了区级规划议事协调机构、片区总设计师、社区设计师的规划编制机制,并在重点片区加强场地精细化设计和街区规划。2020年以来,探索全周期检视土地整备、改造政策、规划实施和产业运营等现实问题,推动广纸片区全周期开发建设和管理。 三是突出存量规划 海珠区分布着18条城中村,“三旧”建筑低端产业、工业仓储区多,土地增量有限,供需矛盾大。在资源约束背景下,寻找进入存量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最小的自然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是当前海珠区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治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式。2020年9月以来,随着广州市城市更新工作的深入推进,海珠区制定了相应配套方案,以土地收储和城市更新“双轮驱动”,强化规划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通过节约集约的用地方式,推动由增量用地为主向存量用地为主的转变。 乐天智谷 国际智能科技创新谷 乐天智谷是广州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2019年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站。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科韵南路与新滘东路交界处,区域所在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琶洲高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的支点。 园区以人工智能、5G技术、数字经济、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孵化服务和资源协同对接服务,并促进相关产业的资源共享、共融、互生。 “粤港澳青创湾”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青创湾基地)于2018年9月开始在海珠区委统战部、区科工商信局的指导下筹建,由澳门青年领袖周王安先生发起,整合广州、深圳及港澳台地区30多个社团与港澳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及密切协作关系,汇聚了包含宏观经济政策、科技创新服务、智能科技产业、新商业社群运营的各领域的核心优势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