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年上半年,海辰储能的产能释放节奏进一步加快,各生产基地均处于满产状态。其中,位于重庆铜梁的西南智能制造中心颇具DB性——作为重庆市首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锂电电化学储能整装项目,该中心总投资达130亿元,规划建设56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生产线、22GWh储能模组生产线及配套研发中心。自今年3月起,厦门、重庆等多地工厂便持续满负荷运转,当前订单排期已延伸至9-10月,凭借这一产能规模,海辰储能正稳步跻身全球储能电池产能第一梯队。 
在储能行业的竞争中,产能规模是立足的基础,而技术先进性则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海辰储能始终重视研发投入,长期保持高强度的技术研发节奏。以其当前的技术核心——长时储能领域为例,随着新能源发电渗透率不断提升,其固有的间歇性、波动性特点,导致近年来弃风弃光现象及电量消纳难题日益突出。敏锐洞察到这一技术需求缺口后,海辰储能早在2022年便预判长时储能将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随即提前布局,专注研发更低成本、更长寿命、更高安全性的长时储能专用电池。
经过三年的技术攻坚,今年6月,海辰储能的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Cell1175Ah正式实现量产下线。这一产品的推出恰逢市场需求节点,不仅为公司在欧美、中东等海外市场精准拿下大额订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让这款“明星产品”成为海辰储能开拓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不难看出,产能带来的规模效应与技术层面的迭代创新,共同构成了海辰储能参与全球竞争的“双轮驱动”动力;在当前激烈的行业洗牌进程中,这一核心优势也帮助海辰储能持续构筑并不断加深自身的竞争护城河。 

视角拉回至整个行业。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快速提升,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其刚性需求毋庸置疑。市场研究机构普遍预测,全球储能市场在未来十年将保持高速增长,这是一个拥有“长坡厚雪”特征的黄金赛道。
在此背景下,中国储能产业链凭借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快速迭代的技术创新,已然具备全球竞争优势。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海辰储能面临的不是市场天花板的问题,而是如何抓住历史性机遇,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挑战。 
因此,当前招股书的阶段性状态,在行业巨大的成长空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它更像是海辰储能高速发展乐章中的一个休止符,是为下一段更强劲旋律积蓄力量的片刻。综合来看,海辰储能正上演着一场“业务前线高歌猛进”与“资本后端节奏调整”的并行叙事。招股书的暂时失效,是资本市场程序性的插曲,而海外技术大单的斩获、产能技术的扎实推进,才是定义这家公司未来价值的主旋律。
在确定性极强的储能黄金赛道上,海辰储能的进击,或许才刚刚开始。眼前的任何小挑战,都只是其蓄势待发过程中的一朵小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