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这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经济“双循环”、谋划发展新格局的客观需要。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不协调不完整不配套等不足,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互补兼容配套。而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产业先导区”的建设,把广州培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引领者,着力提升产业协同功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广州产业基础好优势明显 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与优势。 首先,第三产业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看,2018年广州三次产业比重为1.0∶27.3∶71.7。其中,第三产业的部分产业细分领域和传统服务业领域具备优势和引领能力。如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前列。从交通运输业细分领域看,广州的机场货邮吞吐量和机场旅客吞吐量为珠三角之冠,商务服务业等部分高端服务业发展迅猛,处于引领大湾区发展地位。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引领能力。 其次,从制造业细分领域看,广州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数控、精品钢铁、核电和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的专业化水平都比较高,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已经多年成为本市的支柱性产业,其专业化水平相对于大湾区其他城市高。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也处于领跑地位,在制造业全部29个细分行业里,家具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超前系数表现为正,分别为9.99、7.55和0.96,这三个行业共同领跑广州制造业。 第三,从高技术制造业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超前系数看,广州在珠三角排名第一,发展势头良好。 第四,广州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具备产业引领潜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形成了以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国际生物岛“两城一岛”为核心,健康医疗中心、国际健康产业城、国际医药港等特色园区协调发展的“三中心多区域”格局,成为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二、广州产业的短板与问题 当然,广州产业的短板与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产业结构偏离度高、抗风险能力弱。广州第二产业过分依赖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半。虽然2019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但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6.2%。 二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亟待改造。广州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其经济发展所依赖的两大主要产业,在后疫情时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极端重要。 三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滞后于经济整体发展,目前在大湾区还不具备引领能力。 四是新兴产业还存在“弱、小、散”状况。广州已经具备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如何提高是一个挑战。 此外,广州市乃至整个大湾区的金融机构与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产业发展还不够匹配。 三、着力提升广州产业协同能力 广州宜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主要抓手,顺应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产业先导区”的建设目标,着力提升产业协同功能,在粤港澳大湾产业协同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将广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产业先导区”。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为契机,立足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牵头整合大湾区城市群的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分工协作体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最终将广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产业先导区”。 二是瞄准未来广州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的部分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制造业以及数字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上述领域加快发展。 乐天智谷 国际智能科技创新谷 乐天智谷是广州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2019年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站。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科韵南路与新滘东路交界处,区域所在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琶洲高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的支点。 园区以人工智能、5G技术、数字经济、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孵化服务和资源协同对接服务,并促进相关产业的资源共享、共融、互生。 “粤港澳青创湾”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青创湾基地)于2018年9月开始在海珠区委统战部、区科工商信局的指导下筹建,由澳门青年领袖周王安先生发起,整合广州、深圳及港澳台地区30多个社团与港澳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及密切协作关系,汇聚了包含宏观经济政策、科技创新服务、智能科技产业、新商业社群运营的各领域的核心优势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