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又称“鹭岛”,一座镶嵌在东海之滨的“海上花园”。这里,潮声伴着茶香,白鹭翩跹的浪漫与闽南古韵在此交织。
鹭岛西翼,海沧区。在这片惬意又蓬勃的发展热土上,一座高科技电子厂房——厦门士兰微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简称“厦门士兰集宏项目”)正演绎着“深圳速度”,在225个日夜里,沉默着,与时间赛跑。

作为厦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引擎,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末将初步通线,四季度试生产,投产后可年产42万片,这不仅是一次产能跃迁,更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关键突破。
快从来不是孤立的要求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业主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一个字——快!”,项目经理邓仁乾的语气中透着紧迫,“但在这片战场上,‘快’从来不是孤立的要求——它必须以‘智’为引,与‘精’共舞,携‘质’同行。”
项目团队追求的,是让“深圳速度”与“工匠精神”在厦门这座最大碳化硅项目里撞出火花。
项目团队秉持“超前谋划、极限备战”理念,专人驻点,资源预置,支撑项目“投标即中标,中标即开工,开工即冲刺”,以万全之策应对“未知变量”。中标后2天内,项目“铁三角”和41名管理骨干火速集结,全员进入“战斗状态”。

在主体结构攻坚阶段,项目团队以“快速建造”为令箭,上演了一场“速度突围”——22天主厂房首块顶板浇筑告捷,70天钢结构首吊顺利完成,71天动力站主体封顶,80天CP&FA精密厂房高标准亮相,84天废水站结构完美成型……2月28日,现场旌旗招展,礼炮齐鸣,项目Fab主厂房迎来全面封顶!项目团队一鼓作气,众志成城,为这段“芯”程精彩开篇!
30天织就4500吨钢铁经纬

在钢结构施工中,项目团队运用“BIM+智慧建造”淬炼出一套精准高效的施工方略。BIM模型化身“数字沙盘”实时映射现场进度,2000余个构件信息尽在掌握;人、机、料三维动态调配形成“资源矩阵”,让每一份力量都用在关键处。
“项目单榀桁架最大重量达102.9吨,堪比70辆家用轿车的总重;单次吊重最大47.40吨,约等于3台混凝土泵车的重量。历经4072次‘零延误’吊装,我们仅用30天就完成了4500吨钢结构施工,桁架吊装工期直接缩短20%。”钢结构负责人景芦话语中满是自豪。
让地面接近绝对光滑

项目运用“六验三收”工法,打造芯片厂房超高精度地坪。加密布置标高控制点网络,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毫米级”标高复核;由专业队伍进行地坪收光,激光扫平仪精确调平+激光超平仪收面控制形成“双保险”;2米水平尺全数检测,0.02毫米精度塞尺校核,实现“零盲区”质量验收。
在此基础上,人工局部“微创式”修补填平后再进行二次收光,地面误差成功控制在2毫米/2米范围内。“这相当于在篮球场大小的区域内,任意两点高差不超过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项目质量总监方琪对着主厂房效果图比划。
打造洁净区无尘之境

芯片类厂房相较于普通厂房,对洁净度的要求更加“吹毛求疵”。项目采用CFD气流组织模拟及施工一体化技术,实现超大面积洁净厂房气流组织设计校核、CFD模拟优化、施工指导、检测调试智能一体化联动,织就一张360°无死角的 “洁净防护网”。
最终,101号生产厂房全域普遍达到千级洁净标准,局部更是达到百级——业内最高级,“也就是说,每立方米空气中>0.5微米的微粒不超过3520颗,这好比在偌大的足球场里只能找到几粒细沙。”项目技术总工李银飞解释道。
紧盯关键节点如期交付
封顶只是序章。作为福建省及厦门市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这艘总建筑面积达18.7万平方米、相当于26个足球场、总投资70亿的产业“巨轮”,正全速驶向新的里程碑。
项目围绕厂房业态核心部署施工,紧盯关键节点,把住棋局要冲,制定工序穿插计划。功能性房间优先施工,生产厂房区域靶向发力,设备区、MOCVD、生产区、WS 区、PMROOM 等洁净区房间率先启动,确保洁净区按期移交;架体拆除后2天内完成工作面移交,一般机电与系统包施工“零时差穿插”,确保所有功能性房间如期交付。
6月26日,重达5吨的首台MOCVD设备在履带吊的操控下“精准落位”,项目提前4天完成首台核心设备搬入!历时110天,项目团队以“厦门速度”迈入设备安装与洁净厂房调试的关键环节。

目前,23.5万平方米的半导体产业园已现全貌,12栋单体错落有致,从主厂房到配套设施,这座完整的芯片制造基地正向着930完工节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