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韶(1430—1495),字风仪,号从吾,明兴化府莆田县涵口人(今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港利村),后移居莆田城内朱紫巷(坊巷)。
他是天顺元年(1457)进土,初任刑部山西司主事、刑部广东司主事,历任四川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广东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在莆田老家去世后,朝廷赠封太子少保。
彭韶由刑部主事直至刑部尚书,仕途以司法为主业,政声远播,有“彭青天”之誉。他处事善于着眼大局,推究根本,富有深识远见。尤其是他执法不挠,曾经两次被逮捕投入锦衣狱。他直言朝政之弊,经常因疏论过于切直犯颜而被贬黜,可他依旧刚正不阿,不改其志。弘治八年(1495),彭尚书病逝,享年66岁,葬于霞皋大路顶山。

皇帝得悉彭尚书病逝后,赠太子少保,谥惠安,又根据彭尚书字凤仪,号从吾,故赐墓亭为“従吾亭”。
彭尚书古墓右前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这是在厚葬彭尚书时,朝廷为重视彭尚书而专门赐建用于守墓的,俗称:霞皋從吾亭竹林寺。
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代守孝期间都会在墓地结庐居住三年。平民百姓一般在坟墓旁搭一庐鹏,而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则建造守墓寺、庵、庙,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大臣则由朝廷、皇帝赐建守墓寺。
从朝廷为彭尚书赐建了守墓竹林寺一事见证了“忠孝”二字,可见彭尚书当时在朝廷的影响力之大。
霞皋従吾亭竹林寺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距今520多年,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个守墓寺已经演变为宗教弘法场所,国家宗教局曾授予“宗教活动场所”,
与古墓、古亭同时被列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但中途几经风雨,年久失修,期间虽时有请出家师父入住,但由于不善于保护与打理、及其它外在原因,寺院土地面积有所缺失,所留残垣也急需保护与修缮。
听说竹林古寺要重建,广大爱心大众欢天喜地,纷纷献爱心,有的免费设计
有的捐款
捐款者来彭氏家族,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分别捐30万年—1万,最少的也有300-500元,其中莆田南门吴金保,一家就捐30万元。
有的出力工程于2020年底正式开工
出力者有善男善女,最小年级9岁,最大年级84岁,看看下面视频实况无不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