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851|回复: 21

唐代泉州还很荒僻,哪来的「市井十洲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8 20: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曹寅奉旨刊刻的《全唐诗》收录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唐人诗作,但因体例不善,多有重录、伪作掺杂其中。《送泉州李使君之任》就出现了两回,作者的名字也不同,一是张循之,一是包何。偏偏作者的名字事关诗中「泉州」所在地,到底是今日的泉州,还是今日的福州。且看全诗: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今日的福州在唐初本名「泉州」。景云二年(711),泉州改称「闽州」,地处今南安丰州一带的武荣州则易名为「泉州」。开元十三年(725),闽州又易名为「福州」。福、泉二州的名称至此固定下来。因此,公元725年以后,福州即是今日的福州,泉州即是今日的泉州。而公元711年以前,所谓「泉州」当指今日福州的所在地。也就是说,公元711年以前,今日的泉州还未出生。相比都督府所在地福州,今日泉州的地界,在当时可能还较为荒僻、落后。倘若《送泉州李使君之任》的作者是张循之,那么「市井十洲人」的盛景自然是说今日的福州。张循之,洛阳人,有弟名仲之,两兄弟通经典、擅诗文,皆以学业著名。武则天当政,张循之上书忤旨,被诛。武则天则死于公元705年。当时的「泉州」还未易名,确是今日福州无疑。而另一名作者包何,生卒年已不可考,但史SJ载他是天宝七年(748)进士,大历中,官至起居舍人。那么,倘若这首诗真是包何当官后写的,闽南的泉州已立州五十年左右。福州人说,这首诗是张循之写的。泉州人说,这首诗是包何写的。于是争论四起,至今尚无定案。作为泉州人,阮嘛是爱家乡,但我不愿「为亲者讳」,假如必须二选一,我站张循之那边。理由皆在诗句里: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可知该州是战略要地,以至于朝廷须派出持符节的重臣镇守。福州当时已设都督府,才可与「持符节」的描述相符。而将近一百年后(811),泉州才由中州升为上州,因此并不符合诗句的描述。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这两句尤为重要,说的是蕃商在这里登岸,以珠玉入贡唐室。可是考察唐代文献,却从未提及外使在今泉州登岸一事,在福州登岸者反而屡有记载。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福建观察推官冯审作《球场山亭记》,碑刻残文中有句「迩时海夷日窟,风俗时不恒」,又有描述福州蕃夷贸易景况的「廛闬阗阗,货贸繁繁」,正可与「市井十洲人」互相验证。其实,就算诗是包何作的,短短五六十年,泉州岂能由荒芜偏远之地,摇身一变,成为外商云集的贸易大都?要知道,当时连个中举的读书人都没有。在唐代,闽南与闽北、江南的交通异常阻隔,经济文化仍十分落后。直到五代十国时,泉州军阀留从效「重加版筑」,扩建城池,史书上记载,留从效将城墙的长度扩建至二十里,为王潮主政时的七倍。王潮三兄弟,是唐末的乱世英豪,即所谓「开闽三王」。那么,王潮主政泉州时,城墙也才三里长。王潮入闽前一百年的泉州,又如何能容纳得下「市井十洲人」呢?
发表于 2025-4-19 16: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蛙 于 2025-4-19 16:30 编辑

马可波罗游记里说的刺桐港当然不是在福州,范围在湄洲湾–晋江下游–同安县莲河村,妄图以一首诗来否定泉州宋元世界商贸中心是很可笑的,哪怕泉州唐朝时的辉煌被忽略不计也丝毫不会影响泉州世遗,妄图以泉州福州谁用了谁的名来混淆是非 浑水摸鱼是很可笑的,泉州在唐朝的辉煌是在中后期了,但不至于荒僻,秦朝时的晋安郡行政中心在闽侯,经济中心在晋安县也就是晋江两岸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9 15: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不五时来看看 发表于 2025-4-19 15:42
仔细再找,只管辖闽县的历史只有不足5年 (623-627)
换句话讲,历史上只有这5年”泉州“是单指现福州, ...

不要中了福州小丑的圈套,泉州的市井十洲人主要指宋元世界商贸中心这个时期,泉州在唐朝的辉煌是从中期开始的,很明显这首诗跟泉州无关,而且这首诗连作者都搞不明白,说不定是福州小丑自编自导的,无非是要混水摸鱼,但后人喜欢用市井十洲人来赞颂泉州唐宋元时的辉煌,跟福州无关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9 16: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是几万人口的小镇,市集也很热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9 23: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泉州港逐渐兴起,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之一。唐天宝年间(742~756年)左右,诗人包何有《送泉州李使君之任》:“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诗中的“市井十洲人”描写了当时泉州蕃客云集的景象。

泉州在唐代就已蕃商云集,这为大量的史料和史迹所证实。《闽书》记载,唐武德中(618~626年)伊斯兰教传教士沙偈储和我高仕二人(相传是穆罕穆德门徒中的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后卒葬于泉州东郊灵山,世称“圣墓”。虽是传说,但可说明伊斯兰先贤很早就来泉州传教,并以此作为据点。清人蔡永蒹的《西山杂志》“池店”等条目亦载,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晋江东石人林銮“航海群蛮海路”,“引来蕃舟”,“蕃商之陆行各地,设立驿馆,招待往来旅客”等事。这些都是古泉州在唐代已居住着来自海外的“十洲”商人的最好例证。唐会昌年间(841~846年)诗人薛能有“秋来还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的诗句,描绘泉州对外贸易的盛况。陈懋仁《泉南杂志》记载,唐代泉州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参军事四人,掌出使导赞”,管理海外往来的使节和商人。从这些记载来看,泉州在唐代就有很多外国人往来贸易,因此在唐代称泉州“市井十洲人”亦是恰如其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8 23: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刺桐港了解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8 21: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何能容纳得下「市井十洲人」呢?”
十洲人是指多少人?多大才容得下?

如果当时是在福州,
后来又为什么跑到泉州?
发生什么事了?
可有遗迹佐证和史料记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8 21: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简单
那时长乐机场还没修,“十洲人”只能从港口上岸,
唐朝时泉州已是四大港之一(广州泉州扬州明州),
十洲人不可能从泉州上岸再辗转北上福州。

再说,网友三言两语就能推翻这么一个历史定位,你们真当福州的文史专家学者是饭桶吗
发表于 2025-4-19 00: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番薯引入中国都到明朝后期了
你觉得这地方有什么人烟?
发表于 2025-4-19 08: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墨 发表于 2025-4-19 00:09
番薯引入中国都到明朝后期了
你觉得这地方有什么人烟?

所以福州人也是明朝才生出来的
闽南人吃海鲜,像上海那样把大闸蟹当饭吃
发表于 2025-4-19 09: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墨 发表于 2025-4-19 00:09
番薯引入中国都到明朝后期了
你觉得这地方有什么人烟?

那你老家不是连人都没有?
发表于 2025-4-19 10: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来的野史
发表于 2025-4-19 1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福蛙 发表于 2025-4-19 08:14
所以福州人也是明朝才生出来的
闽南人吃海鲜,像上海那样把大闸蟹当饭吃 ...

棒子还没出生
发表于 2025-4-19 10: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墨 发表于 2025-4-19 10:48
棒子还没出生

盆弟小丑毫无底线为黑而黑,整个福建都没人,省会孤家寡人自娱自乐
发表于 2025-4-19 11: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福蛙 发表于 2025-4-19 10:55
盆弟小丑毫无底线为黑而黑,整个福建都没人,省会孤家寡人自娱自乐

就你这个名字扔垃圾桶去
发表于 2025-4-19 11: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墨 发表于 2025-4-19 11:02
就你这个名字扔垃圾桶去

这个号在头条一天赚一百多,等一下截图给你看
发表于 2025-4-1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下福州建制沿革,只字未提有过曾用名”泉州“。
711年之前的”泉州“并不是现在的福州,而是管辖范围包括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等地(应该也包括三明南平)的一个建制(差不多等于福建省),治所在闽县(现福州市区)。
网友说的福州以前叫过泉州是错的。
发表于 2025-4-19 12: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不五时来看看 发表于 2025-4-19 12:06
查了下福州建制沿革,只字未提有过曾用名”泉州“。
711年之前的”泉州“并不是现在的福州,而是管辖范围包 ...

篡改历史美化历史很正常,特别是省会,小吃特产就从全省各地收刮来说是自己的
泉州范围包含从福安到同安的福建大半部分,闽县脱离泉州,升格为闽州,闽州改名为福州
发表于 2025-4-19 15: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晴空万里 于 2025-4-19 15:04 编辑
三不五时来看看 发表于 2025-4-19 12:06
查了下福州建制沿革,只字未提有过曾用名”泉州“。
711年之前的”泉州“并不是现在的福州,而是管辖范围包 ...


你只知道一小部分历史,
福州称“泉州”的时期有两次,一次是类似省级,就是你上面所说的,而另一次是类似当今的市级,管辖范围只有闽侯附近。
再继续深挖才会懂福州的“泉州”旧历史

泉州确实是福州的曾用命!
发表于 2025-4-19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晴空万里 发表于 2025-4-19 15:02
你只知道一小部分历史,
福州称“泉州”的时期有两次,一次是类似省级,就是你上面所说的,而另一次是类 ...

仔细再找,只管辖闽县的历史只有不足5年 (623-627)
换句话讲,历史上只有这5年”泉州“是单指现福州,其它时间都与现在的泉州有关。
发表于 2025-4-19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泉州城或许不及福州城繁华,但还不至于荒僻。

泉州开元寺(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

灵山圣墓

位于泉州灵山景区的古墓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
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618-626),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
发表于 2025-4-20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两个跳梁小丑整天在反历史

还有几个莆田小丑也是 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4-28 17:27 , Processed in 0.0700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