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厦门科学城3年聚集超1600家企业 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2024-09-05 09:26·中经网福建
3年时间核心园区载体累计注册各类企业超过1600家;引进12家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未来产业园(先进制造园)入驻4个中试产业化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首个“创新飞地”——厦门科学城(北京)创新成果培育基地,孵化首批5个成果转化项目…… 厦门科学城以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发展动能转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刷新着创新发展的“厦门速度”,初步构建起“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标杆孵化器+未来产业园+创新飞地”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系。 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丙洲大桥西侧的厦门科学城I号孵化器,是厦门科学城核心区,同时也是厦门单位“研值”最高的所在。截至5月底,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与全国20多家GJ级大学科技园深度合作,项目储备库入库“高研值”项目300多项,已落地85项,注册资金超过7亿元,集聚了厦门蓝威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中科海锐(厦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关村硬创空间(厦门)中试测试服务平台等一批优质创新资源,形成了“楼上楼下”的创新综合体。 厦门蓝威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在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的36楼,是厦门市为提升制造业能效而引入的高能级科技服务平台,旨在帮助科技型企业实施正向研发的可靠性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产品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 “设计决定质量的天花板,我们希望可靠性研究不只是落在质量检测后端的工具,而是在设计阶段就全面介入,围绕行业基础数据、模型与标准,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及精细化数值评估等技术,打造可靠性正向设计产品线,让产品从过去的实物迭代向数字迭代进化,助力中国智造。”厦门蓝威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总经理阮进喜表示。 在阮进喜看来,越是高科技企业集聚、科创成果转化迅速的地方,越需要可靠性研究。厦门科学城的飞速发展,吸引厦门蓝威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于2023年5月入驻,未来将联合厦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龙头企业,共同攻克核心零部件以及复杂装备的质量可靠性“卡脖子”问题,打造质量可靠性产业的技术发源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年10月,可靠性研究院在厦门科学城I号孵化器举办的电子产品可靠性公益讲座,吸引来60余家企事业单位、近百位工程师参与讲座。令阮进喜意外的是,报名参加的工程师们不只来自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传统制造企业的工程师也带着问题来参加讲座,寻求解决之道。为了进一步帮助厦门市制造业企业产品提档升级、降本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可靠性研究院在2024年3-12月还将连续推出10场针对各个主体的可靠性研究公益性线上讲座。 而就在可靠性研究院的楼上,中科海锐(厦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能力,针对厦门市新材料及前沿战略材料产业领域的重大需求,聚集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引领及开发颠覆性技术,推动相关先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旨在打造厦门示范性研发创新平台。 在中科海锐位于厦门科学城未来产业园的生产基地里,装在玻璃容器内的白色粉末材料看起来毫不起眼,而这正是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热导率低、流动性分散性好等优良特性的空心玻璃微球,以其为基础进一步研发生产的固体浮力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沧海”号、“海斗一号”、“思源”号、“悟空”号等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刷新了我国深潜领域新坐标,现在更是广泛应用于建筑保温、交通工具、电子产品、消费产品、航空航天、石油开采等多个领域。 中科海锐厦门科学城未来产业园的生产基地,目前主要生产水深0~11500米的深海固体浮力材料。该基地还将在不久的未来投产空心玻璃微球保温材料,该材料具有“不燃”特性,达到A级防火性能标准,未来将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特种化工、空间装备、液氢/LNG贮存等领域,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2023年3月29日签约,4月25日厂房交付,8月第一批产品实现投产,整个过程非常快,几乎所有需要办理的事项都有ZF相关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我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研发和投产上。”中科海锐(厦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辉选介绍道。 厦门科学城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研成果转化的“厦门速度”几乎每天都在发生,ZF给政策,给重奖,“一企一策”贴身服务支持,集聚的是创新资源,带来的是产业与科技的双向奔赴,驱动的是厦门的城市创新策源能力和内生发展动能。(张琼 张启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