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484|回复: 3

追“光”逐“电”二十载,厦门造LED照亮全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9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追“光”逐“电”二十载,厦门造LED照亮全球!2024-12-09 11:34·厦门日报
  在全国业界,厦门LED产业的特色被誉为“厦门模式”。厦门光电半导体产业直接产值从2003年35亿元跃升至2023年2098亿元,已连续13年直接产值超千亿元,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20年来,厦门获批GJ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首个基地、GJ显示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首批基地、GJ外贸(节能灯)转型升级唯一的示范基地、全国五个集成电路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聚集区之一……
  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数据与成就,源起于2003年7月的一天。
  当时,科技部半导体照明调研组来到厦门,由此拉开厦门市LED产业发展大幕。20年过去,作为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半导体产业年产值早已超过2000亿元,产业照亮海西、光耀全球。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今日本报联合厦门市科技局为您讲述。
  谋深虑远 率先布局
  全国第一个GJLED基地落地厦门
  2003年,厦门SW市ZF利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版图加速重塑、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的重大机遇,瞄准光电子等新兴产业,授权市科技局成立厦门市新兴产业办公室,在全国率先布局光电子新兴产业。厦门开始对LED产业倾注大量关注与支持。

2004年4月11日,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发展战略规划专家评审会在厦门宾馆召开。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1月,厦门LED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三安光电、华联电子和光莆电子三家企业联合参与完成的项目荣获2019年度GJ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Micro-LED产学研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2003年2月起,厦门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前期酝酿和规划工作。当年6月,“GJ半导体照明工程”启动。7月,科技部半导体照明调研组来到厦门。9月8日,由厦门市ZF分管副SZ领衔的厦门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协调LD小组成立,随即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推进措施。
  2004年4月13日,科技部授予厦门GJ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厦门成为全国第一个GJLED基地。同年,《厦门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发展规划》通过了以中国工程院陈良惠院士、中国科学院王启明院士牵头的GJ顶级专家组评审;市ZF发布实施了《厦门市光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等3个新兴产业规划。
  彼时,厦门被公认为是全国LED产业“响应最早、反应最快、组织最实”的城市。全市形成了“人人知道光电、处处谈论LED”的热潮和氛围。在此后的近十年间,从举办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建设夜景照明示范工程到创建GJ级检测中心、创新产业联盟协同重大攻关机制等,厦门LED产业推进“年年有亮点、年年有高潮”。“厦门重视并大力支持LED发展成为海内外业界的共识,海外企业、台资企业纷纷来厦考察和合作。”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表示。
  20年来,全市各委办局、各区及各相关单位,围绕光电子新兴产业发展,聚力发展“一盘棋”产业环境,大力实施产业发展的系列“组合拳”,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发展大计。厦门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多种力量长期协同,聚力打出促进光电跨越发展的组合拳,绽放出今日成果。
  龙头牵引 产业集聚
  形成3条重点优势产业链群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策略,厦门光电半导体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大力打造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平板显示、LED、半导体集成电路3条重点优势产业链群,2023年直接产值分别达到1013亿元、424亿元和339亿元。

液晶显示龙头企业友达光电的智慧座舱产品。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用带动 照亮城市
  成为首批GJ“十城万盏”示范城市
  以应用促产业发展,推动应用示范场景的建设。厦门市大力建设2006年春节亮灯工程、GJ“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两岸搭桥”计划LED路灯示范项目等,实现了提升城市品牌、高效促进LED产业发展、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等成效。
  2009年,厦门被科技部批准为GJ“十城万盏”第一批示范试点城市,厦门市制定《创建“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和《建立厦门市“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若干意见》,授予28家单位为“十城万盏”示范工程参与单位,为推动厦门市企业发展提供有力市场载体和空间,成为全国LED应用照明创新典范。
  标准先行 引领发展
  编制首个半导体照明地方技术要求和两岸互通标准
  厦门市LED产业发展一直坚持走“重技术、重质量”道路。2005年10月,在厦门市科技局、厦门市建设局和厦门市质监局等指导协调下,厦门市建立了LED示范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并编制了全国首个半导体照明地方技术要求,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牵头编制11个地方标准,为全市各种LED夜景示范场景建设起到保驾护航作用,引领了全国LED行业发展。这些标准后来上升成为2个全国团体标准、2个两岸互通标准和5个福建省地方标准。
  其中,2010年厦门市与囼蛙LED路灯联盟、囼蛙工研院等编制的《LED路灯照明技术规范》等2个两岸互通标准,为国内首批两岸互认互通的标准,厦门在推进两岸共同市场中获得先机。
  两岸同行 合作共赢
  探索厦台LED技术深度融合新模式
  光电半导体是厦门与囼蛙最具DB性的经贸合作领域之一,初步实现了从承接产业转移向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
  20年来,厦门市吸引了友达光电、冠捷科技、宸鸿科技、晶元光电等光电半导体龙头企业落户,全市台资光电半导体企业创造了近一半的产值。尤其是近年来,冠捷显示从原先“囼蛙资金+囼蛙团队经营”演变为“大陆资金控股+囼蛙团队经营”的两岸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
  两岸建立了常态化互动合作机制,厦门市光电半导体行业协会与囼蛙电电公会、囼蛙区照明灯具输出同业公会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台交会光电系列活动向两岸交流合作纵深方向持续推进。此外,两岸还开展了“两岸搭桥计划”示范工程项目、厦台LED测试等合作。

发表于 2024-12-9 18: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库里 于 2024-12-9 18:07 编辑

三安光电,2000亿灰飞烟灭
三安光电,是A股市场上为数不多市值曾突破2000亿元的半导体公司,然而,2021年以来,其股价持续下跌,跌幅一度超76%。

2024年9月末以后,三安光电跟随半导体行情有所反弹,但在板块中表现靠后,至今其距市值高点跌幅依然近70%。

三安光电究竟怎么了?还有机会重回王座吗?

三安光电遭遇的问题,简单概括就是:

传统的LED业务持续寒冬;寄予厚望的碳化硅业务遭遇“内卷”。

我们先看LED,这是三安光电的业务基本盘。

目前,LED相关业务收入占三安光电营收一半以上。

近年来,LED行业陷入寒冬。据集邦咨询,2021年全球LED产值176.5亿美元,至2023年仅73亿美金,自高峰缩水近60%。

这种情况下,整个产业链都不好过。

三安光电作为上游芯片供应商,2022年和2023年,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7.83%和46.49%。下游的显示面板厂商,如京东方、TCL等,近年业绩亦持续承压。

过去观点认为,包括LED在内的显示行业具有强周期性。那么未来,三安光电有没有机会迎来周期上行?

别抱太大期望。

因为,经过多年竞争,目前显示行业已经高度集中,这就意味着周期波动越来越被“熨平”。据国信证券,面板行业正由过去的供给端(即产能变化)主导,逐渐转向需求端主导。

也就是说,这个行业可能是一个长期的买方市场了,甚至可能要长期处于产业底部。今后即使有景气上行,也大概率是缓慢、温和的。

近年来,三安光电押注碳化硅,作为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奈何“出师未捷遇内卷”。

所谓碳化硅,近年来被认为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吹的热热闹闹。但其实有个问题:进入门槛不够高,导致进场玩家泛滥。

2020年,三安光电投资160亿元建成湖南三安,进军碳化硅;2023年又与意法半导体合资建碳化硅器件厂,项目预计投入32亿美元(三安占股51%),公司还计划独资投资70亿元建碳化硅衬底厂。

三项投资加起来,三安光电预计投资约350亿元。公司2023年利润才3.67亿元,够不够豪赌?有没有魄力?

可惜,公司产能还没释放,行业已内卷。

2023年,国内碳化硅赛道涌入大量玩家。据行业数据,2023年国内SiC衬底的折合6英寸销量已超过100万片,许多厂商的产能爬坡速度超过预期。

到了2024年,碳化硅行业开始被大家玩到亏损,6英寸价格已崩:

据悉,2024年中期,6英寸衬底价格已跌破500美元接近成本线。到第四季度价格将进一步跌至450甚至400美元。如今已经有一些一线供应商寻求出售业务,避免巨亏。

不过,三安光电主打的是8英寸碳化硅,是不是能避免6英寸市场的内卷?

别高兴太早。

YOLE预测,2024年8英寸衬底大批量入市。据集邦咨询,目前国内已经有16家正在上产能,上市公司中,除了三安光电,还有天岳先进、士兰微、合盛硅业、晶盛机电……内卷还在路上。

如果看三安光电的财务数据,也暗藏“凶险”。

首先,ZF补贴太高,这块一旦拿掉公司随时亏损;

其次,大量研发费用资本化,会摊薄公司未来的盈利。

2022年、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三安光电利润分别为6.85亿元、3.67亿元和1.84亿元,,同期ZF补贴就达到10.34亿、15.41亿和5.18亿元。

没有补贴,公司分分钟亏损。


问题是,以目前地方的财政状况,三安光电的巨额补贴还能拿多久?

研发费用资本化过高其实也在“埋雷”。

财务上,将原有的研发费用计入到固定资产账户中,通过多年摊销的方式支付,可以减轻企业短期的财务负担,但会影响公司未来的盈利。

2022年和2023年,三安光电每年的资本化金额超过10个亿,资本化比例超过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8-27 23:52 , Processed in 0.0569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