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425|回复: 1

浙江舟山见证了曾经福建省第一渔业强县的辉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郭涤寰,男,回族,1976年4月出生,福建惠安人
现任舟山市人民政 府副秘书长


林洪,男,汉族,1966年11月出生于浙江舟山,籍贯福建惠安。1966年11月出生,大学文化程度。
曾任浙江洞头县人民政 府D 组成员、副县 长。


2月10日,普陀区正式发布对半升洞区块改造项目(二期)房屋征收决定的公告,这一带涉及总户数1350户的区块,即将拆迁。
在沈家门青龙山支脉荷外地段,有一座极具闽台特色的惠安石楼,这就是原福建惠安县渔业指挥部。
如今,这座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建筑也面临拆迁,将带走它所承载的沈家门活水码头的一段历史。
每到渔汛期,山东、辽宁、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的渔船船队便汇集于沈家门渔港。
对于外省渔船来说,此谓“转浙生产”。每年转浙生产渔船可达万艘以上,一到起风天,沈家门渔港内便帆樯林立,夜间更是渔火点点。在这支转浙大军中,队伍最为庞大的是福建渔船,而在福建渔船中最为壮观的是惠安的“母子船”。
“母子船”,均为纯木质大型渔船,为母子式带鱼延绳钓作业,每条渔船上又装载着10来条小舢板。生产时舢板放钓作业,母船巡洋保护。由于钓上来的带鱼个体大而无伤,一直以来是沈家门人过年时访亲馈赠不可或缺之物。
所以,沈家门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转浙生产看福建,福建生产看惠安。惠安渔场的产量一度占到福建转产渔船产量的8成以上。
曾在位于沈家门半升洞的福建省渔业指挥部工作过的曲先生至今记得,在上个世纪,惠安渔业指挥部是何等的繁荣。“我来福建指挥部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转浙生产渔船已经少了一些。不过惠安渔船还是不少的。 ”曲先生说,那时到了汛期的时候,惠安指挥部经常灯火通明,办公室人影憧憧。在指挥部里,通讯设备24小时有人值守,生产干部忙着统计产量。渔船拢洋后,各个生产单位的老大都要来指挥部报到。
惠安指挥部还有个特点就是,每个办公室里都有茶具,人人爱喝家乡的铁观音,个个会泡功夫茶。
来的人多了,闽浙通婚的现象也多了起来,大批惠安人成了沈家门的女婿。而惠安指挥部往往是大家常来的地方。这座转浙生产的“布达拉宫”,又成了闽浙青年把盏品茶的好去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福建转场渔船多数南下,舟山渔场逐渐冷落下来,而惠安指挥部也逐渐成了历史的代名词。“惠安渔业指挥部最好不要拆掉。 ”在福建渔业指挥部工作过的曲先生说,作为经济地理的地标,同时作为沈家门老建筑的DB,惠安指挥部都具有良好的纪念意义和观赏价值。
即使在上海外滩和香港的中环,一些石头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那份记忆,也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孙留点文化遗产。


陈联寿(1934.3.14- )大气科学专家。祖籍福建惠安,出生于浙江定海。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2-8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大气科学系从事热带气旋研究。曾任中 央气象台台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现任该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WY会主   席。长期以来他对台风做了系统性和开拓性研究并长期从事和负责全国范围天气预报和警报的制作和发布;主持、设计并合作完成了预报会商室现代化业务系统和电视天气预报动态显示业务系统,均投入业务应用,对GJ防灾作出了贡献。90年代担任GJ攀登B计划青藏高原地气物理过程项目首席科学家,上高原指挥并与课题组一道成功完成了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他主持并完成了GJ科技部和GJ自然科学基金台风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和面上基金多项,论著丰硕。获GJ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省部一、二等奖多项;获GJ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和GWYZF特殊津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40余名。担任世界气象组织(WMO)热带气象研究工作组(WGTMR)主   席八年,创导了热带气旋登陆和突变的研究,组织主持了国际热带气象和热带气旋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获WMO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工作奖。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伟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8-28 12:01 , Processed in 0.0472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