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被网友误解很深的生态问题。生态在任何一个国空规划里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贯彻新发展观,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所有省都要,概莫能外。当然,各省生态条件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成生态优等生、生态中等生、生态差等生三大类。能在国空批复定位中特别提到的,一是生态优等生,它是把生态作为优势特色来定位,特别强调生态优势,生态是优势因素;二是生态敏感脆弱的生态差等生,它强调生态保护、生态安全屏障,这意味着需要为了生态保护而限制开发,生态是限制因素。前者有2个省:福建和贵州,都有“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定位。后者有9个省,即胡焕庸线以西的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胡焕庸线上的边疆省云南、黑龙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山西和河南(宁夏也是),另外新疆的“我国西北重要安全屏障”其实也含有生态安全屏障的意思。
有的网友不加区分,以为定位生态那就意味着生态保护,需要限制开发、限制发展,却根本没有生态作为优势的概念。其实啊,生态在过去没有受到充分重视,过去确实很多地区可以不顾生态就得到快速发展,但要认识到,当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后,没有好生态那就无法进一步发展,生态问题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生态不好的,相反,每一个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都非常好。任何一个国家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发达国家行列,就必须有强大的生态环境竞争力,生态竞争力极大影响着人才、创新等各方面竞争力。
农耕时代,耕地资源决定发展程度;传统工业化时代,低成本高效益的建设用地至关重要;而到了新工业革命、后工业化时代,最重要的是吸引人才、吸引创新要素的环境,其中生态美更胜于廉价土地。近年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省吸引了大批大数据企业,这就是因为生态优势。华为最新最大的研发基地选址于长三角生态绿化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优势也是极重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重要科技企业,都不怎么看重廉价土地,反倒看重生态优美、气候宜人的环境。欧洲山国瑞士夹在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强之间,却连续多年创新指数世界第一,为何?生态优势也是一项重要因素。福建夹在长三角、大湾区、台湾之间,也同样面临着强大的虹吸效应,如何应对?瑞士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扬长避短,生态优势就是一张重要王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