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漳州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片区。推进两大台商投资区一体化发展,共建闽台产业合作核心平台。提升跨界公共交通水平,推进建设厦门机场快线,加快建设厦门市轨道交通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和角美换乘枢纽。加快建设环美北路、国道G228线青礁互通枢纽工程等交界地区公路。建设厦门第二水源区。探索试点区域居民子女跨界就近入学、教师跨市互相聘用及交流。构建综合服务提升区,复制推广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外商投资管理的先进经验。 2.“漳州开发区—厦门港区”片区。提升厦门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海港地位。支持漳州开发区打造2.5产业园区,加快漳州开发区引进大型海工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粮油加工等产业项目,与厦门港区差异化发展,促进南北两岸合理分工、协同互补。加快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推进开通“嵩屿—漳州港”海上旅游线路。加密漳州开发区往返厦门的城际公交线路、海上直达海沧嵩屿码头的航线。支持漳州开发区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入合作,引进厦门优质医疗资源。 3.“漳州龙海—厦门”片区。以龙海区“零碳”产业园为载体,深化厦漳两地综合能源利用、天然气多元利用、冷能梯次利用,推进功能食品及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探索、对接,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打造厦漳产业融合发展新平台。唱响海丝名片,加快月港、后港等重要节点提升。 4.“漳州长泰—厦门集美”片区。加快推进集美至长泰高速、省道S209线(联十一线)漳州长泰段公路二期、长泰山重经十里蓝山至集美灌口旅游道路建设,全面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从厦门对接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项目,推动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互补、全面融合,建成厦门湾重要发展腹地。推动枋洋水库枢纽工程水源地环境治理,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山海协作等长效机制,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5.“泉州南翼GJ高新区—厦门翔安”片区。推动泉州南翼GJ高新区联合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同翔高新城,开展新能源、化合物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产业协作,打造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地,构建泉厦科创走廊核心区。构建厦泉临空协作区。加快推进“泉州南翼—厦门翔安”公交一体化发展,支撑两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石井镇至大嶝岛跨海交通廊道建设。推进莲河至石井省级1号滨海绿岛带建设,加快形成两地生态共治机制。 6.“泉州安溪—厦门同安”片区。加快厦沙高速扩容,建设安溪至翔安高速公路等重大互联互通项目,推动安溪龙门、官桥与同安汀溪实现融合发展。提升厦门泉州经济合作区(湖里园、思明园)协作平台水平,打造厦门产业配套后花园。推动厦门、漳州数据资源向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汇聚,提高都市圈政务数据整合、开放水平,打造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政务数据中心。联合保护同安北部和安溪交界区域生态环境,共同开发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和茶文化旅游,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和温泉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