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科技大会、GJ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厦门一举斩获7项GJ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创下历年之最。 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GJ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相关产品已向国内外通信企业批量供货,单月出货量居全球前三。 “巨无霸”光彩夺目,“隐形冠军”层出不穷。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八批GJ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厦门4家企业入选,总数累计达到18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2018年至今,汉印电子的热敏打印机芯产品连续5年全球销量第一;科之杰的聚羧酸减水剂,突破了国内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用特殊功能减水剂主要由国外品牌供应的局面;优迅10G芯片组已成为光收发IC领域的主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首位、全球前三…… 数据显示,目前厦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61.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2%,GJ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4200家,GJ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5家。 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平板显示等产业的20多个细分领域,厦门有超过60家科技型企业和高校院所的近百项技术或产品处于全国、全球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以“新”提“质”,厦门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的新局面,科技创新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性提升,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厦门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80位、“科技强度”第81位。 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向上飞跃,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正结合城市实际,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绘就聚势谋远的产业发展蓝图。 民生福祉暖人心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ZZ。过去一年,厦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深化社会保障体系,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篇章。  去年12月正式开馆的厦门国际博览中心 厦门常住人口532.7万人,全市户籍人口302.08万人,人口既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市场,也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居民住房,是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议题。2023年11月,厦门出台《厦门市市级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多渠道保障群众“住有所居”。 起重机铁臂挥舞,运输车来往穿梭……伴随着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同翔高新城的重要配套项目——五显安置房正如火如荼建设。项目位于同安区洪塘镇董厝村东北侧,用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7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转入装饰装修阶段,建成后将提供安置房源320套,计划在2025年6月竣工交付。“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被征迁居民的生活品质,并带动周边商业、服务业发展。”中交三航局同翔高新城项目执行经理周浩介绍。 老旧地块嬗变重生。今年以来,厦门大抓城市更新,稳步推进片区开发工作,思明区湖滨片区城市更新综合配套项目、何厝岭兜片区综合配套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它们正成为持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之举。  一年多来,赣闽“丝路海运”海铁联运天天班在江西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和厦门之间往返。 民生之计,在于安民、富民、乐民。日前,有着近500年历史的金沙书院正式落成。作为海沧区乃至厦门市的DB性文化地标,金沙书院不仅是闽台文化交流中心、海丝文化展示中心,更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心。6月底至8月中下旬周末期间,金沙书院以“礼、论、乐、书、集、学”为主题开展为期7周的特色活动,擦亮厦门的文化底色。 今年1—5月,厦门市省重点项目中的社会事业类项目有序推进,实际完成投资1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5.32%。 打造全民健身新场景,建成投用白鹭体育场;在全国首创厦门“e政务”服务新模式,整合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等18个部门170项高频事项,实现了“一站通办”;低收入群体增收成果巩固拓展,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居全国前列……厦门交出了一张充满温度和力度的民生答卷。  6月,在美丽的海沧湾畔,异地重建的金沙书院正式启用。 如今,厦门市每年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共同富裕,在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充分惠及市民。 来源:福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