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论坛|福建发展论坛-汇聚福建人的力量(FUJIANUP.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福州 厦门 泉州
查看: 5808|回复: 0

[新闻] 泉州台商区蓝图绘就:打造“两岸融合主阵地 泉州城市新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5 00: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刚结束的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对泉州台商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报告》专门提到:要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抓紧泉州台商投资区从基础设施大建设转向生产力大布局、人才大聚集,一体策划洛阳古桥古街古镇、科创空间、艺术馆、最美海岸线建设,作为争取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公园的起步区。

宏伟蓝图跃然纸上,令人期待,更令人奋进。泉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台商区党工委书记黄景春表示,未来五年,台商区将落实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两岸融合主阵地、泉州城市新中心”目标定位,全力推进产业转型、新城建设、项目攻坚、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凝心聚力把台商区建设成为环泉州湾城市门户和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过去五年,成绩斐然

过去五年,泉州台商区迈出了更加坚实的高质量发展步伐。2020年全区实现GDP、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07.51亿元、20.29亿元、12.72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32.9%、62.97%、62.24%。

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集聚成势。烯石新材料、玖龙二期、八仙过海大型旅游等55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73.7亿元,力达扩建、宏力达、唯科等41个龙头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8万户,区域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台韵台味更加浓厚。突出国家级台商区功能定位,台商区搭建“1+2+4+N”的对台交流合作载体,实现了设立台资工业企业联合会、台商台胞医保中心等多个全国首创,目前全区已引进颐和医院、钜闽机械等85家台资企业、年产值约85.9亿元。

过去五年,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美丽台商更加宜居。台商区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建立督导落实、门前三包等长效机制,推动3条主要道路景观提升和10条道路夜景提升,建设海湾大道、白沙湾公园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

五年来,台商区大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主动承担全省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改革、全市“一窗办”改革,创造性地搭建“亲清家园”智慧监督服务平台,相关经验获得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

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五年来,台商区坚持高位嫁接优质民生资源,先后引进首都师范大学、省实验幼儿园、泉州师院、泉州实验中学等知名学校合作办学,以及上海长征医院谢渭芬等4个名医工作室,设立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名医工作室”。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级信息化服务平台100%全覆盖。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全区452个党组织和85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奋勇抗疫,实现了零疑似零确诊,有力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未来五年,扬帆起航

征程催人奋进、使命召唤担当。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泉州台商投资区高质量发展迎来了中央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我区从打基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历史机遇以及“中心城区饱和后产业和人口逐步外溢转移”的发展机遇。号角已经吹响,台商区将抢抓机遇推动新一轮的飞速发展。

加速打造两岸融合主阵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促进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体现台商区的使命担当。

创新两岸互通新机制

●专门设立台商台胞服务中心。梳理落实中央、省、市惠台政策,建立涵盖台商台胞生活创业、就学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惠台政策库,打造全国台胞台企第一数据港。推动“不见面、零跑腿”“一站式”掌上服务提质拓面,让台商台胞生活创业像在台湾本地一样方便快捷。

拓宽两岸合作新领域

●力争在引进台湾百大企业上实现零的突破。

●筹备常态化举办海峡两岸雕艺博览会。

●探索扩大职业资格互认范围,推出台胞参评台商区工匠、技术能手等更多含金量、含情量的特色对台合作品牌。

搭建两岸交流新平台

●持续开展同名村联谊、寻根谒祖等祖地文化交流。

●常态化举办海峡两岸雕艺、医技、创新创业等活动赛事。

●建设一批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扩大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交往融合。

探索两岸融合新元素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台湾元素,打造台湾版的海岸景观线。规划建设台商时代广场、优才大厦、台湾人才公寓。

●以产业社区形式,引进一批台湾商业特色业态,打造特色街区,增加城市“台味”。

加速打造泉州城市新中心

——主动融入全市跨江发展战略,加快城市交通、城市能级、城市品位全面提升,推动我区从泉州城市副中心向城市新中心迈进。

高标准促进互联互通

●加速推进“五纵五横”主要路网建设,确保2023年实现全部通车。

●重点对接金屿、百崎两座跨江通道建设。

●以高铁新泉州东站建设为契机,同步推进相关路网规划建设,打造泉州城市东部综合交通枢纽。

高水平建设新城新区

●加快12个片区控规报批工作。

●加速推动海江片区、湖东片区、蓝色经济培育区、高铁片区、科学城片区等五大城市片区滚动开发。

●在百崎湖周边规划建设泉州湾总部经济区,打造若干地标性的滨水总部建筑,形成与市行政中心隔江呼应的新总部经济中心。

●在洛阳江东侧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市级重大公共配套项目,推动片区尽快成熟。

高品位提升城市内涵

●推进海丝中央公园建设,与海丝艺术公园、生态公园串联成线。

●推动白沙湾公园、滨海生态景观工程等一批生态项目建设,打造成领跑全省的公园城市典范。

●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1+N”总体规划设计(1即系统性的城区VI设计,让城市提升工作有一条主线,N是总体VI设计下的系列子项设计,确保各领域风格统一、设计美观)。

●打造公共文旅场馆、海丝未来城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

●分步分段实施辖区主要道路景观提升、重点区域及楼宇的夜景亮化提升工程。

●加快智慧台商建设,逐步实现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等五大智能化管理体系,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加速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突出实施“531”产业倍增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打造符合台商区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施“531”产业倍增培育工程

●“5”:升级纺织鞋服、造纸和纸制品、工艺制品、石化后加工、机械装备五大传统产业

●“3”:打造智能装备、新材料应用、数字包装三大主导产业

●“1”:打造一批富有我区优势、亮点的特色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升级行动。

●科学编制全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以数字赋能推动纺织鞋服、造纸和纸制品、工艺制品、石化后加工、机械装备等五大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推动主导产业向园区化、规模化发展

●积极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应用、数字包装三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对应的三大标准化专业园区。

●力争到2025年智能装备产业园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以上,新材料应用产业园实现年产值400亿元以上,数字包装产业园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推动特色产业向现代化、高端化迈进

●重点培育我区在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城市新中心中紧缺且具备发展的特色产业。

●侧重布局总部经济、城市综合体、特色商圈、夜间经济街区等新型业态。

●加快进行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商贸易、信息化管理等相关2.5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加快配套一批高端餐饮住宿、休闲购物等项目,打造全域滨海旅游发展新格局。

加速打造区域发展新动力

——聚焦项目、创新、环境三大发展要素保障,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拓展发展空间。

强化项目支撑

●抓紧谋划和推进一批支撑台商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载体。

●常态化举办项目开竣工、插红旗、清障碍交净地等项目攻坚活动。

强化创新驱动

●培育壮大一批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

●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型企业突破200家。

强化环境保障

●持续创新“亲清家园”智慧监督服务平台。

●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让企业群众办事“不见面、不跑腿、不求人”。

●持续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长效机制。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加速打造民生保障新标杆

——以四个“强区”建设为抓手,致力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民生保障。

打造文化强区

●以洛阳桥申遗为契机,培育古桥、古街、民宿等一批网红IP。打造闽南文化生态保护重点区域。

打造教育强区

●持续高位嫁接名校资源,力争引进上海交大、哈工大等一批名校合作办学。

●推动华光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十四五”期间新建学校36所,新增学位4.3万个。

打造人才强区

●实施人才港湾计划。

●探索在海外、台港澳、一线城市等地设立引才工作站。

●力争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人以上,新引进100名以上台湾人才,设立5个省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

打造健康强区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推动区医院升格三乙。

●至2025年底医疗卫生资源指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到6张,区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杨婷婷)

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 闽ICP备13019286号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495号

GMT+8, 2025-5-2 21:01 , Processed in 0.0373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