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笈1 融合应用 搞异业结合 转战零售端 切割、焊接、折弯,打磨、喷涂、组装……早晨8点半的同安工业集中区,不少健身器材企业已开启一天繁忙的生产。 自动化生产线轰隆运转,机械手灵活转动,焊花飞溅间,一个个零件准确连接……台企厦门群鑫机械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称“群鑫机械”)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制动感单车订单。 2020年以来,群鑫机械进行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原来产值六七亿元需要2000个员工,现在只要800个员工;全行业平均交货周期要55天,他们只需要40天,相应的仓储费也降低了。 “今年的产值有望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达到6亿元。”群鑫机械总经理方俊雄说。 踩上动感单车,选择好定制化的课程……方俊雄跟着教练指令,看着眼前的大屏,体验着身临其境的骑行。“它还能根据使用者状态去调整阻力,让运动变得更专业有效。”这款由群鑫机械制造的动感单车,去年一上市就风靡健身圈。 产品更为简化的设计,更具交互性的融合,某种程度上助推了市场对健身器材的需求。 看好线上定制课程与传统健身器材的融合应用,去年群鑫机械投资2000万元认购Keep股份(卡路里科技,其开发的Keep健身App,注册用户已超2亿人),从品牌的代工厂到成为基石投资者,“这是我们企业曲线转战零售端用户的方式”。 在方俊雄看来,能在线上看健身教学视频的人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健身器材的。比起传统零售端一对一地去开发客户,这种异业合作对客户开发显得更有效率。 虽然是代工公司,群鑫机械却尤为重视研发。方俊雄说,客户有新产品订单过来,他们要做的是帮产品优化,通过工艺或导入技术专利,让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曾经有一美国客户下了一批风扇车的订单,原本靠链条带动产生的声音大,群鑫机械将链条改成了皮带,不仅声音更小,用起来也更丝滑。3年的时间,原本只能卖三四万台的风扇车,经过改良后,销量飙升至20万台。 秘笈2 品牌“出海” 开发多元场景 发力跨境电商 下午3时许,厦门康乐佳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称“康乐佳”)厂区仓库门口,20多个标准集装箱一字排开,等待产品下线后直接装箱、进港、出口。 康乐佳主打全系列,共600多个品项,目前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出口额8800万元。 一台台功能各异的健身器材,或将投用于健身房,或将投放学校、酒店等。 以家用健身器材发家的康乐佳,如今也在商用健身器材领域闯出一片天,印有KPOWER品牌标识的健身器材,已成不少健身房的“常客”。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产品均搭载了健康管理智能系统,使用者可在线通过屏幕输出教程和指导。 康乐佳品牌总监魏奇凡认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全民健身解决方案应该从交互体验、虚拟现实、自进化学习等方面,不断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通过空间、地面、器械、视觉、音响等立体化组合,开发更多大众时尚健身项目,提升群众运动健身的体验感。 以往,对于健身器材行业来说,产品的性价比是决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的核心要素;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重点放在更多元体育场景的开发上。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康乐佳就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发健身器材,包括适老化跑步机、四肢联动训练卧式车、老年夹胸扩胸训练器等。 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经贸形势,近几年,康乐佳除了继续深耕欧美市场,还将经营触角延伸至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地。在国内则转生产商为服务商,开始承接项目,为健身房、养老院、社区等做定制化方案,并发力电商。数据显示,如今线上销售额已占国内总销售额的40%。 魏奇凡的下一步,便是进军跨境电商,助推品牌“出海”,这将是品牌发展的趋势,将要一步一步实现。 秘笈3 品类细分 向大健康产业延伸 开发全系列产品 看似简单的健身器材,生生被他们玩出花儿来,有的发力研发,外观、材质、用途……拿下一个个专利;有的深耕细分品类,有氧、力量、瑜伽……每个品类都牛气;有的专注向大健康产业有效延伸,比如厦门蒙发利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称“蒙发利”)。 左手握住手柄,伴随着轻微的震动,利用公司独有专利疲感追踪科技,按摩椅屏幕上显示出用户身体各种参数,一份关于身体背部疲感状态的“报告”立即生成,在蒙发利,记者见识了AI按摩机器人的强大。蒙发利按摩椅平台人力行政中心副总监何兵说,“它可以测出人体背部疲劳程度,并根据数据精准找到按摩的相应穴位,从而为用户定制专属的按摩调理计划,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AI技术的加持,像是给按摩机器人安上了“聪明的大脑”。何兵介绍,它搭载的公司第五代4D无刷变频温感机芯、24颗精密传感器、四核处理器芯片,都是业界的顶尖配置。 凭借硬核产品,蒙发利持续收获大批海外客户的认可和订单,近些年国内的客户也逐渐多了起来。一直以来蒙发利主打中高端按摩椅,眼下,公司正着力于研发制造全系列产品,开发更多产品种类,比如按摩沙发等。何兵说,蒙发利接下来也会加大高性价比按摩椅的研发及生产,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