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向产业高端进军 “快不是动机,快是结果。”在王鹏程看来,快速向前的市场角力中,能否对产业变化有清晰准确的把握,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 面对万亿储能“风口”呼啸而至,创业之初,海辰就十分清醒地定下了专做储能的战略,并梳理出“高安全、长寿命、高能效、极致成本”4个核心方向。 在海辰智慧工厂,只见上下料机械臂、AGV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相互配合,辗转腾挪之间,完成了从电池材料到电芯的制造全过程,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实时监测。 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正是储能产业向上突围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王才斌是厦门制造基地生产经理,主要负责生产线质量管控。他说,公司坚持实施“三步走”战略,占领一代、领先一代、未来一代。海辰生产线经过多次的自我迭代,不断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今年,海外市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制造能力是储能电芯产品成本、质量的“压舱石”。更快的生产速度,意味着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强的交付能力。海辰储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高效率锂电智能制造产线,效率比第三代提升30%、自动化水平提升26%、制造成本降低25%,相比第三代实现了制造竞争力的大幅领先。 在王鹏程看来,这正是海辰追求的新型储能先进生产力。下一步,公司将通过“新质认知力+新质价值观+新质创新力”,锻造全球储能领先新质生产力。 以新质创新力为例,在狠抓制造创新的同时,海辰更致力于技术、产品、组织等产业全要素的创新。 在海辰储能电池研究院,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研发新材料产品,进一步挖掘拓展储能新场景。 在推出行业领先的314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和64系列超大圆柱户储专用电池后,日前,海辰又重磅发布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MIC1130。“这款电池研发周期近两年,是一款能在技术上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产品。”海辰储能首席技术官易梓琦介绍说。 瞄准储能关键技术革新与应用创新,成立仅4年多,海辰的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超30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1200项。 面对快速扩张的市场,王鹏程和团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也深知善于沉潜、向下扎根的重要性。 去年,海辰牵头组建了“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该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将破解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储能电池与系统产品的综合性能突破,提高区域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海辰储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王鹏程给出的答案是:技术能力和价值观。后者意味着,公司组织能否产生足够的向心力,以保持研发团队的稳定。 “明天我们就要到武夷山团建了。”每年,海辰都会组织员工进行60公里以上负重野营“拉练”,在野外极限环境里集中“充电”交流,提升凝聚力、向心力。 记者发现,海辰大楼里不仅有职工健身房,还设有免费的早教中心,员工三周岁以内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托管,午休时间成为亲子互动的温馨时光。 在海辰,“帮助奋斗者实现梦想”的价值观并非一句口号,而是具体践行于企业扁平化管理、强调责任感、尊重员工的价值排序等细节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