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现在都还没通地铁的城市,为什么不能再买房了?原创2023-11-15 08:35·贵阳小数据
有地铁的城市,通常在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等排名中,都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里面属于头部梯队,主要以一线、新一线和二线省会城市为主,极少数经济实力强劲的非省会城市也会有地铁,但线路都不多。 拥有地铁的城市,往往又都是所在区域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也就是说,除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外,外来的人口增量,也是十分可观的。 再加上市内地铁的串联,将城市区域内各个地段板块、资源要素更便捷地连接融通起来,让城市各个板块的生产效率更高,整体能级也越来越高,对外部的虹吸能力也越来越强。 而对于那些到现在还没有开通地铁的城市而言,从以下几个劣势来看,其发展天花板是非常有限的: 
1、人口绝对数增长缓慢,但城际迁移会加速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骤降的双重加速下,人口绝对数增长会变得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会是人口净流出的。 当总年轻人口绝对值减少后,优秀的一二线大城市,就会腾空出很多高薪具有诱惑力的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来,过去那种过度饱和、内卷的局面,也能得到缓解,就会虹吸更多年轻人涌入一二线大城市。 而那些三四五线城市、十八线县城的人口,大概率会持续性的长期净流出,最终逐渐沦为收缩型城市,活力降低。 如果说,过去的30年是农村人口到城市,那么,未来的30年就属于低线城市到高线城市,郊区到市区的迁移趋势。 有一位业内人士曾经预言:未来30年,二线以下无地产,省会以下无城市。

2、地铁等资源收紧,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人口缩减、经济增速放缓的条件下,可供调配的资源就比较稀缺了,不能像过去那样普降甘霖、雨露均沾了,大锅饭只会大家一起营养不足,而只有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回报的一二线城市,才能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一点上,在地铁批复以及其他各类资源的倾斜上,都体现得非常明显了,越大的城市,得到的资源和倾斜会越多,只有做强做大了核心城市,让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才能带动周边、辐射整个区域。 否则,有限的资源如果到处都撒得是,不但遍地开不了花,而且可能连一到两枝独秀的城市,都冒不出泡来。 这一点上,四川成都的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要比山东济南的模式成功得多的。 所以,在未来,一部分非核心城市、低线城市,可能是需要被放弃的,无论是买房,还是其他的投资。 
3、城市群化,城际融合盘面更大,虹吸力更强未来的城市群化发展战略下,地理位置距离核心城市比较近的低线城市,与核心城市抱团,或者两座核心城市之间强强联合,同城化融合,形成城市群,那么整个区域的盘面会更大,实力更强劲,其虹吸力也就更强大。 这对于其他远离核心城市的低线城市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碾压式的竞争,届时,各类资金、项目、人口,都会朝着区域内的核心城市聚集,一部分地缘优势没那么明显的城市,逐渐边缘化甚至衰落,就成为必然。 因此,综上所述,各方面的趋势都显示,如果到现在都还没有通地铁的城市,实际上已经是“一步慢,步步慢”了,想要逆袭超车的概率是极低的。 对于城市居民个体而言,想要凭一己之力翻转大盘是根本不可能的,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顺势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止损、换城市,在能力范围内,迁移到更高线的城市买房置业,即“地市到省会,省会到北上广深,三线到一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