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2-1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3.谁是中国的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群
拥有准一线区域中心城市作为领军的城市群有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可以称之为"准一线城市群"。
4个准一线城市群创造了全国24.9%的GDP,集中了全国25.7%的常住人口,支撑了中国四分之一经济和人口的体量。但是由于4个准一线城市群的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的0.97倍,都是人口流出地域,总计流出人口多达1,801万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只有西安一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单引擎城市群。
拥有二线区域中心城市作为领军的城市群有山东半岛、北部湾、中原、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天山北坡,可以称之为"二线城市群"。
10个二线城市群创造了全国24.8%的GDP,集中了全国31.4%的常住人口,支撑了中国四分之一经济体量和三分之一人口的体量。其中辽中南、山西中部、滇中、兰州-西宁、天山北坡5城市群还合计吸收了666万非户籍常住人口。山东半岛、北部湾、中原、哈长、黔中5城市群合计流出3,715万人。二线城市群中,中原、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天山北坡都是只有一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单引擎城市群。
呼包鄂榆、宁夏沿黄两个城市群只有属于三线区域中心城市作为领军,可以将其称之为"三线城市群"。两个三线城市群虽然体量较小,GDP和常住人口在全国的占比分别只有2%和1.3%,但人均GDP接近三大城市群,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3倍,还总计吸引了231万流动人口。两个三线城市群都是只有一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单引擎城市群。
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教授指出,"用‘指标'的综合偏差值量化定义城市的级别,进而量化分析城市群的发展状况,是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的一个新的尝试,希望能够为更客观地了解各城市以及各城市群的位势和不足提供参考的作用。"
赵启正点评,"用‘指标'对城市群做综合分类的做法是一项创新的视角"。
明晓东指出,"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次‘指标2022''发布提前了,不再隔年,而是直接回顾上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状况。特别是‘指标'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已经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的许多方面,从城市综合对比,到城市群综合比较分析;从国际顶级品牌消费取向比较,到二氧化碳排放相关分析;从产业结构对比到全球科技集群比较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悉心利用,‘指标'具有无限应用可能"。
赵启正强调,"‘指标2021'版进一步发挥了比较研究的特色,不仅有同档城市的比较,还作了城市群的比较,这对为正在兴起的城市群探求愿景规划着眼点有启示作用"。
杨伟民总结到,"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经济体自身的韧性,这种韧性的空间载体就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超大、特大城市。云和都市研究院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证明了这种韧性。更有创意的是,‘指标2022',首次运用统计方法,把878组指标量化为同意量纲——‘偏差值",用偏差值区分了一线、二线、准二线、三线城市,解决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科学区分问题,这一方法很有意义。‘指标2022'作为城市发展的‘体检报告',对各城市以及各城市群的健康状况区分了‘健康等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