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长达8年的时间 。 据说单是施工前重点工程的建模就用了一年半,甚至最后乐园的开放,还延迟了大半年 更别提穿插在这20多年间的马拉松式谈判。 据浦东时报称,迪士尼落户浦东的项目最早在2000年起就开始谈判。 而该项目前后谈判经过了超1200场。 比如川沙选址的问题,就进行了多轮的艰苦谈判,而为了表示诚意,上海从1997年起,就在川沙保留了“大型娱乐主题项目预留地”的地块。 这可是约390万方的土地,寸金寸土的上海,就这样一直空置着。 我们再来看看其中参与的角色。 上海市SZ、迪士尼总裁、GWY...哪个不是绝对的重量级。 还有那些极富竞争的对手们,成都、天津,据说韩国、新加坡当时也很想引进迪士尼。 毫不夸张的说,那时的上海真的是在all in 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迪士尼的引进与建设中。 而这些还都是时间维度带来的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点,成本。 第一,要知道迪士尼乐园一直都是全球建造成本最高的主题乐园之一。 而这样的成本放在国内真就是降维打击。 
数据整理自:2018中国主题公园项目发展预测报告 在2018年的时候,中国超过一半以上的主题公园投资额都在10亿以下,即使超过10亿的,也主要集中在11-30亿这个区间。 而投资额超过50亿的主题公园全国仅有2座,一是首期投资约200亿的珠海长隆海洋王国。 还有一个正是总投资额约340亿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基本已经是国内乐园的天花板级别了。 举个例子,迪士尼景观用的水泥。 由于迪士尼的建筑标准设定在50年,相比国内一般用的水泥造价是300元/吨,迪士尼用的是4500元/吨,比国内就贵了10多倍。 第二,体现在持股占比上。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对于那些自带流量赚钱的项目,肯定是谁的持股占比高,谁后期赚的钱就越多。 而针对国内较高能级的城市,引进国外品牌项目时,按理说应该是国有资本占大头 我们可以看到。 
深圳乐高、上海乐高、环球影城,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都在6成以上。 而迪士尼的持股比例,国有资本也就在一半多点,至于运营企业更是仅有30%。 这就好比当初上海为了引进高技术的特斯拉。 也是打破了一贯以来50:50的外资股比限制,由外商100%独资控股,这才有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允许外资独资的车厂。 从迪士尼的申请到ZF出钱出地,从修建成本到股份占比。 不得不说,迪士尼能最终落地,都是上海拿真金白银、人力、时间砸出来的。而这样的迪士尼,自然也不是一般能级的城市能吃得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