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游线】 登桥观海 感受城市人文底蕴 ●旅游推荐官: 彭一万,厦门文史专家,曾任厦门市旅游局副局长、文化局局长,著有《厦门旅游指南》《诗游厦门》《厦门二十名景》《闽南名胜》等。 ●推荐线路(3天): 第1天:厦门大桥—集美学村—鳌园、陈嘉庚纪念馆—龙舟池—十里长堤 第2天:演武大桥—沙坡尾—华侨博物院—南普陀寺—植物园(樵溪桥) 第3天:五缘湾湿地公园—五缘湾五座拱桥—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环岛路(或直接从五缘湾附近通过翔安隧道前往翔安) 演武大桥 海堤路 五缘大桥 一座美不胜收的海上桥城——这是文史专家彭一万眼中的厦门。他以“桥”为线索,为游客推荐游览路线。“短短几十年建堤、建桥、建隧的历程,是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城市变迁的缩影。”彭一万说。如今,厦门的桥,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景观、艺术、文化,乃至“精髓”,是游客走进厦门、了解厦门的绝佳入口。 十里长堤、厦门大桥 这里记录鹭岛如何“天堑变通途” 第一天的推荐线路中,十里长堤、厦门大桥让厦门岛“天堑变通途”,助力厦门经济腾飞。 曾经的厦门岛,进出只能靠船运。“从厦门第一码头坐船到集美,要花一个多小时。”彭一万回忆。1955年9月竣工的、我国第一座海峡长堤——高集海堤,将厦门岛由孤岛变成半岛。次年,连通集美与杏林的集杏海堤建成。“厦门海堤由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组成,全长5035米,因此也叫十里长堤。”彭一万说,“海堤建设是厦门建设史的重要篇章,海堤精神则是一笔重要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厦门建设者奋勇前行。” 1991年建成通车的厦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海峡大桥,它进一步突破了厦门的交通瓶颈,为经济特区发展积蓄更多动能。“游客来厦,可以通过厦门大桥或地铁1号线,到鳌园、陈嘉庚纪念馆领略爱国侨领风范;去集美学村和龙舟池畔感受嘉庚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还可以到十里长堤走走,体悟海堤精神。”彭一万说。 随着十里长堤和“海景地铁”成为热门网红打卡点,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底蕴,也让这条线路给游客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演武大桥、樵溪桥 三百年前郑成功曾在此练兵读书 第二天的推荐线路,以现代建设的演武大桥打头,以清代文物古迹樵溪桥结尾。 演武大桥是全国离海平面最近的跨海大桥。踏上大桥观景平台,仿佛伸手即可触摸大海,还可远眺轮渡、鼓浪屿。“300多年前,郑成功在附近设置演武亭,督练官兵,2003年建成通车的大桥,便以‘演武’命名。”彭一万说。去年在观景平台落成的厦门版“星光大道”——“金鸡百花星光海岸”,也成了厦门的电影文化地标,在这里能邂逅不少知名电影艺术家的手模及签名。 坐落在市园林植物园内的樵溪桥,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建造于清代。相传,樵溪桥附近石洞旁山麓,为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的读书处。《厦门志》有记载:“过樵溪其高处,即高读岩,相传为郑氏读书处。” 五缘湾的大桥、健康步道林海线 漫步自然空间一览山林海湖 第三天的线路,串联五缘湾附近一带景点,将桥与生态环境、市民活动的结合淋漓地展现出来。 五缘湾共有五座大桥,分别为日圆大桥、地圆桥、人圆桥、天圆大桥和月圆大桥(五缘大桥)。五座拱桥与其倒影构成“五圆”,谐音“五缘”,“五缘”指闽南之间的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彭一万说,桥的名字也对应不同寓意,如月圆桥寓意“海上生明月”,天圆桥寓意“天涯共此时”等。 五缘湾湿地公园则是城市新客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所在。此外,游客还可以从五缘湾登上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一览鹭岛山、林、海、湖的美景,享受漫步于自然空间中的那份悠闲宁静。 当然,您也可以直接通过五缘湾附近的中国内地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前往翔安游玩。 “这些海堤、桥梁、隧道更新了厦门的城市形态,改变了厦门的交通格局,丰富了厦门的旅游资源,提高了厦门的城市价值,拓展了厦门人的心胸与视野。”彭一万说,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海桥景观长廊”,也由此成了这座城市中最耐看、最值得品味的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