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流程提升服务 除了在生产环节发力,供应链还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上午8点45分,厦门地铁湖滨东路站,出站、上楼、打卡,林亚楠提前10分钟坐到了公司工位前。家住岛外翔安区,自从去年地铁3号线开通,林亚楠再也没有担心过迟到。 另一边,10公里外的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楼内,国贸市政重点工程保障组工作人员蔡伯超也已到达工位。看着电脑前的签收单,蔡伯超还没从前一晚的紧张中缓过来。 在厦门,地铁是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已开通地铁3条,在建地铁3条半,同时施工的站点多达20多个。“1公里地铁用到的钢材规格有10余种。缺一种,整个站点就可能停工。”蔡伯超的工作,就是保障厦门地铁施工站点的钢材供应。 足足2000吨!前一天下午5点,蔡伯超看着订单上的数字,神经瞬间紧绷——这次订单涉及的钢材量大、规格杂、站点多、时间紧。 争分夺秒。半小时内,位于泉州、三明、福州的三家国贸钢材仓库收到了总部的电子提单。与此同时,3支车队收到托运单后,分三个方向从厦门出发。当晚7点30分,一支车队抵达泉州安溪库。库门外,管理员已等候在旁,货品整装待发。1小时后,1000吨钢材完成装车,立刻返回。当晚零点,在地铁3号线南延段厦大白城站,钢材及时到位。 “正是国贸在钢铁供应链上日复一日磨炼出的储备和调度能力,保障了每日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蔡伯超说。 下了班,林亚楠和同事来到公司附近的一家酸菜鱼餐厅。点菜、下单,15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酸菜鱼被端上桌。 几公里外,厦门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工厂内,三四个工人正动作麻利地片鱼。手起刀落间,一包包新鲜的标准化鱼片放上冰袋,送往各餐厅后厨。“1个师傅1天能处理上百条活鱼。不仅节省了门店人工成本,提高了后厨效率,也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公司总经理何丽勤介绍。 保障基础设置、提高生活品质,随着供应链一同发展优化的,还有城市的公共服务。 “一旦通关卡住,滞留就是7天起。改期费用、码头堆存费、集装箱费……”掰着指头算,某供应链企业负责人眉头越皱越紧,“为最大限度节约物流时间,我们已经把工厂搬到了码头边,可货物进港后的时间,还得看海关审批效率。” 进一步简化海关流程,降低物流成本……2022年12月,厦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3.96小时、0.89小时,比上年分别压缩11.13%、35.97%,创历史最优水平。 “厦门有着可观的进出口交易额,是供应链的创新发展为厦门开辟了一条新路。”厦门市商务局局长陈敏说。 重点企业试水转型 厦门土地面积仅1700平方公里,然而就在这里,诞生了9家全国供应链示范企业,更是占据国内四大供应链集团中的三席。 小小厦门,如何发展成为供应链大市? “还得从三大家说起。”厦门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罗健鹏口中的三大家,是建发、国贸、象屿这3家厦门当地的国企。 1980年,厦门获批经济特区。踏着开放的春风,一批外贸企业在厦门涌现。 “几乎遍地是机会。”在那个年代,3家企业的创始人有着相同的体会:国内企业对钢铁、煤炭、橡胶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大且稳定。基于原先在进出口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优势,3家企业将主营业务对准大宗商品。 在国贸,铁矿—钢铁产业链是其关键业务链条之一。早期,国贸的主要客户是钢厂,“供”和“销”就是主要服务内容。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钢厂逐渐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发展转变,“我们的服务内容也必须随之延伸。”国贸股份供应链运管部总经理陈鑫煌介绍。 缺资金,提供融资信用背书;缺物流,提供多式联运一站式物流服务;缺行业信息,为其整合市场信息,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从单纯的买卖,到深度介入上下游企业发展,我们依托供应链成长、服务供应链壮大。”陈鑫煌解释。 目前,建发、国贸、象屿已发展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四流合一服务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从外贸企业起家,到转型为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从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开始,向上下游更多的环节和企业辐射;从单纯的低买高卖,到为客户提供更加综合的增值服务。以三大家为DB的供应链服务企业从无到有,成长壮大。其背后的秘诀就在于,与上下游协同生长、共享收益。”罗健鹏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