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福建发展论坛会员,为福建发展加油助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3-02-08 17:20·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情报网讯:2022年,厦门市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7802.7亿元,增长4.4%,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增长1.4%、3.8%、4.7%,三次产业结构为0.4∶41.4∶58.2,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中有进。工业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5.1%。 
数据来源:厦门市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十四五”时期,厦门市大力布局关键产业链及其核心环节,全力发展“5+X”重点领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一大核心支柱产业,做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两大新兴主导产业,发展数字创意、海洋高新两个特色地标产业,超前布局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精准医疗、绿色低碳技术等X个未来赛道。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十四五”时期,厦门将明确新城片区、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注重差异化、特色化和协同化发展,强化空间资源保障,形成全市产业发展“一张图”。打造“一岛三带”产业空间格局。 “一岛”:本岛高端产业集聚区,依托本岛中心城区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优美的城市品质、较完备的创新要素,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商务商贸、文化旅游会展和总部经济等,扩大高能级企业吸附和集聚效应。 “环湾现代服务业培育带”:即环厦门海湾,围绕翔安航空新城、马銮湾新城、环东海域新城、集美新城、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等建设,重点培育旅游会展、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体育健康等现代服务业。 “中部先进制造业聚合带”:整合岛外工业组团,建设海沧南部工业区、环马銮湾工业区、集美区工业区、同安工业基地、同翔工业基地、翔安航空工业区等六大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和健康、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部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培育带”:重点保障北部山体绿色屏障和生态安全,依托生态缓冲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适度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同时,引导“产业+生活”融合互动发展,高标准建设同翔高新城、翔安航空新城等园区载体,建设产业功能先进、空间布局有序、社会服务完备、园区治理有效的产业新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港、机械工业集中区等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两岸金融中心、软件园、前场物流园、新经济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园区标准化改造提升。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加强项目准入遴选,促进产业集聚、集约、绿色发展,大力提升用地产出效率。推进闽西南区域产业协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充分发挥厦门市各区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火炬高新区、厦门科学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承载区和集聚区建设,合理配置各类要素资源,统筹优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一大核心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 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机遇,以提升产业自主可控和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打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断点堵点难点,推动新型显示、下一代信息网络设备产业链延伸和产品升级,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垂直整合,激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力争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达到7000亿元,助力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电子信息万亿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